1月22日上午,區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各代表團代表投票選出濱江區2021年十項民生實事項目。

一、加快推進安居工程

交付九區塊擴面耀洋一期(新生)、長虹苑擴點二期(長一)、十五區塊四期(冠山)、十三區塊二期(浦聯)、八區塊五期(楊家墩)、八區塊三期二期(楊家墩)等6個項目,總建筑面積62萬平方米。

全年回遷安置2000套房源,其中西興街道100套,長河街道700套,浦沿街道1200套。

新配租人才租賃房8萬7千平方米,拿出一定比例的人才房,采用搖號的方式進行分配。

二、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力度:加快校園項目建設,投用2個項目,完工3個項目,續建6個項目,新建7個項目。

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100%:推進四大行動,即未來教師梯級培養行動、校長職級專業管理行動、公辦初中提質強校行動、新名校集團化辦學行動。

推行學生身心發展“大健康”行動:近視防控“明亮工程”、體質提升“固本工程”、健康活潑“陽光工程”。

三、推進交通治堵

完成10個路口提升改造工程。

完成物聯網、互聯網等重點產業園區周邊智慧交通建設。

四、“迎亞運”美化城市環境

開展城市美化行動,實施火炬大道(時代大道-濱文路)等7條道路沿線路面、管網、路燈、綠化、交通優化等提升改造。

實施時代高架、彩虹高架、一橋、三橋、四橋、七橋等高架和入城口沿線可視范圍內的拆后區塊、戶外廣告、綠化景觀、市容市貌等提升改造。

實施沿江景觀提升改造工程。

開展14條“美麗河道”創建工作。

提升改造3處口袋公園。

五、持續推進小區綜合整治

完成西興街道白馬湖白鶴苑、繽紛北苑、濱康小區,長河街道春波南苑、長江小區,浦沿街道浙新小區等6個小區綜合整治。

應裝盡裝,愿裝盡裝,完成不少于400臺加梯目標。簽約率100%、開工率100%、完工率100%。

全區現有住宅小區實現“智慧安防”改造。

六、深入推進物業提檔升級

加強行業指導,繼續推動39個安置房小區物業提檔升級工作100%全覆蓋。

加強“和濱江”物業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繼續打造濱江“和”品牌,調解成功率保持90%以上。

全區創建10個“美好家園”小區。

常態化開展安置小區物業服務企業考核,全年淘汰不少于3個項目的物業企業。

加大培訓力度,全年開展業務培訓不小于6次,人員不少于900余人次。

七、優化公共交通

開通園區、重點區域專線8條。

新增(擴建)公共自行車服務點10處。

在中興和園、新州花苑、迎春小區等10個小區周邊區塊增設夜間臨時泊位,緩解夜間停車難問題。

新建8條道路,分別為濱興路(南川路-建業路)、浦西路(鎮前路-浦湖街)、規劃支路2號路(堅塔路-東冠路)、冠塘路(湖西路西側支路-南川路)、白馬湖中學規劃道路、乳泉路(時代大道-規劃支路)、映翠路東延伸段(井山塢路—蕭山界)、東冠路改造(浦沿路-火炬大道);續建江南大道改造提升工程(西興立交—中興立交)。

八、建設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

建設9個集辦事、生活、養老、托幼、文體、自治等服務為一體的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

九、鞏固深化垃圾分類

推進全區域、全時段、全系列垃圾分類。以示范為引領,鞏固垃圾分類工作成效,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50%以上,市級示范標準小區達到60%,打造企業、學校、醫院、公共機構、農貿市場等100個垃圾分類示范點。

十、做好村級留用地開發

開工整村拆遷獎勵指標開發建設項目;開工不少于4個村級留用地統籌開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