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三周年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有個重磅消息備受關注: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同富裕實施方案》,已正式施行。
發布方給出的定義是:這是全國首個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實施方案。
第一反應,這個名頭很大。跨省域、共同富裕,既是發展難點、又是當下熱點。
但如果把《實施方案》剝開看,能在名頭之外看到些更重要的東西。
01
這件事里,浙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施方案》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上海青浦區政府、江蘇蘇州市吳江區政府、浙江嘉興市嘉善縣政府聯合印發。
但追根溯源,藍本出自浙江。
其實,《實施方案》在今年7月就已印發,明確了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共建、區域城鄉融合、居民增收共促、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和社會和諧共筑六大跨省域的范例。
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今年2月7日,農歷新年上班第一天,浙江省委召開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推進大會,提出七方面先行示范,除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先行示范外,《實施方案》六大范例皆與之重合。
對此,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陳建忠在發布會上給出解釋:《實施方案》是對表浙江省共同富裕目標完成的。
去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中曾提出這樣的要求:到2025年,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實施方案》可以看作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經驗系統輸出的“第一步”。
盡管是在省情相近的長三角起步,但這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征程上的一小步,也算得上是浙江的一大步了。
02
互聯互通仍是跨省域發展的大前提。
跨省域推進共同富裕,這頭口水為什么又被一體化示范區喝到了?因為這片“試驗田”是長三角互聯互通程度最高的區域,甚至在全國都首屈一指。
管理層面,執委會統籌協調各項工作事務;經濟發展層面,示范區開發者聯盟不斷擴容,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讓項目建設更加有序;公共服務上,共建共享的優質項目數量已達45個……
一體化示范區設立三年,提升一體化成色的制度創新成果已累計112項,其中38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隨著一體化示范區中的合作上升到共同富裕,互聯互通的思路也要更進一步。
涌金君發現,《實施方案》的重頭仍然在公共服務優質共享,除了單列出一條跑道,在縮小三大差距方面,公共服務都是重點。
這不難理解。在討論區域協調發展時,競合關系永遠不能忽視。
在現行發展體系下,以經濟為代表的“硬指標”實現跨行政區域高水平共享并不現實。但公共服務以人民群眾獲得感為衡量標準,路徑打通后,并不像大項目一樣是“人有我無”的狀態。
因此行政主體更樂意在這個領域進行探索,隨著數字化進程加快,這個過程也變得越來越容易,何樂而不為?
共同富裕是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只有公共服務上的共建共享,而無法在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暢通血脈上取得突破,“跨省”只會淪為一句口號。
畢竟通過高質量發展“做大蛋糕”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
去年,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水鄉客廳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成立,三省一市共同開發“水鄉客廳”,標志著長三角一體化跨省域共投共建的機制真正做實。
但在共同富裕的范疇下,這還遠遠不夠。
陳建忠也表示,《實施方案》就是旨在推動一體化示范區從公共服務領域“分散式”跨域合作,走向更加系統全面的整體謀劃和一體推進,為推進共同富裕提供跨省域實踐范例。
成效如何,仍需實踐檢驗。
03
國家戰略和中央賦予浙江的使命碰撞,將激發更大可能。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因為《實施方案》再一次拉近了距離。
我們可以將《實施方案》看做浙江經驗的輸出,但卻不能囿于此。
要看到國家戰略疊加中央使命所能產生的巨大能量,這股能量不僅能夠提升浙江共同富裕水平,更有利于提升浙江共同富裕經驗的適用性,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首先是機遇。浙江是省域發展優等生,但江蘇、上海也是地地道道的標桿。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浙江毫無疑問是受益者。
優質的資源要素從滬蘇涌入長三角金南翼,無論是近在咫尺的嘉興、湖州,還是浙江南端的溫州、臺州,都依托國家戰略實現發展能級躍升。這都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夯實了經濟基礎。
其次是場景。《實施方案》的種子,一旦在一體化示范區萌芽,下一步將在長三角生長。屆時,浙江在各領域共同富裕的探索,將獲得更加廣闊的應用場景。
上海城市建設的成熟與完善、江蘇不盡相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安徽對均衡協調發展更迫切的需求,都將成為試金石,幫助浙江打造出一套更具普適性的共同富裕體制機制,完成中央賦予的歷史使命。
這種國家戰略和中央使命的相得益彰,也正是邁向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百年奮斗目標的要義所在。
日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三周年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有個重磅消息備受關注: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同富裕實施方案》,已正式施行。
發布方給出的定義是:這是全國首個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實施方案。
第一反應,這個名頭很大。跨省域、共同富裕,既是發展難點、又是當下熱點。
但如果把《實施方案》剝開看,能在名頭之外看到些更重要的東西。
01
這件事里,浙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施方案》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上海青浦區政府、江蘇蘇州市吳江區政府、浙江嘉興市嘉善縣政府聯合印發。
但追根溯源,藍本出自浙江。
其實,《實施方案》在今年7月就已印發,明確了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共建、區域城鄉融合、居民增收共促、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和社會和諧共筑六大跨省域的范例。
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今年2月7日,農歷新年上班第一天,浙江省委召開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推進大會,提出七方面先行示范,除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先行示范外,《實施方案》六大范例皆與之重合。
對此,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陳建忠在發布會上給出解釋:《實施方案》是對表浙江省共同富裕目標完成的。
去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中曾提出這樣的要求:到2025年,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實施方案》可以看作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經驗系統輸出的“第一步”。
盡管是在省情相近的長三角起步,但這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征程上的一小步,也算得上是浙江的一大步了。
02
互聯互通仍是跨省域發展的大前提。
跨省域推進共同富裕,這頭口水為什么又被一體化示范區喝到了?因為這片“試驗田”是長三角互聯互通程度最高的區域,甚至在全國都首屈一指。
管理層面,執委會統籌協調各項工作事務;經濟發展層面,示范區開發者聯盟不斷擴容,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讓項目建設更加有序;公共服務上,共建共享的優質項目數量已達45個……
一體化示范區設立三年,提升一體化成色的制度創新成果已累計112項,其中38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隨著一體化示范區中的合作上升到共同富裕,互聯互通的思路也要更進一步。
涌金君發現,《實施方案》的重頭仍然在公共服務優質共享,除了單列出一條跑道,在縮小三大差距方面,公共服務都是重點。
這不難理解。在討論區域協調發展時,競合關系永遠不能忽視。
在現行發展體系下,以經濟為代表的“硬指標”實現跨行政區域高水平共享并不現實。但公共服務以人民群眾獲得感為衡量標準,路徑打通后,并不像大項目一樣是“人有我無”的狀態。
因此行政主體更樂意在這個領域進行探索,隨著數字化進程加快,這個過程也變得越來越容易,何樂而不為?
共同富裕是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只有公共服務上的共建共享,而無法在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暢通血脈上取得突破,“跨省”只會淪為一句口號。
畢竟通過高質量發展“做大蛋糕”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
去年,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水鄉客廳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成立,三省一市共同開發“水鄉客廳”,標志著長三角一體化跨省域共投共建的機制真正做實。
但在共同富裕的范疇下,這還遠遠不夠。
陳建忠也表示,《實施方案》就是旨在推動一體化示范區從公共服務領域“分散式”跨域合作,走向更加系統全面的整體謀劃和一體推進,為推進共同富裕提供跨省域實踐范例。
成效如何,仍需實踐檢驗。
03
國家戰略和中央賦予浙江的使命碰撞,將激發更大可能。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因為《實施方案》再一次拉近了距離。
我們可以將《實施方案》看做浙江經驗的輸出,但卻不能囿于此。
要看到國家戰略疊加中央使命所能產生的巨大能量,這股能量不僅能夠提升浙江共同富裕水平,更有利于提升浙江共同富裕經驗的適用性,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首先是機遇。浙江是省域發展優等生,但江蘇、上海也是地地道道的標桿。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浙江毫無疑問是受益者。
優質的資源要素從滬蘇涌入長三角金南翼,無論是近在咫尺的嘉興、湖州,還是浙江南端的溫州、臺州,都依托國家戰略實現發展能級躍升。這都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夯實了經濟基礎。
其次是場景。《實施方案》的種子,一旦在一體化示范區萌芽,下一步將在長三角生長。屆時,浙江在各領域共同富裕的探索,將獲得更加廣闊的應用場景。
上海城市建設的成熟與完善、江蘇不盡相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安徽對均衡協調發展更迫切的需求,都將成為試金石,幫助浙江打造出一套更具普適性的共同富裕體制機制,完成中央賦予的歷史使命。
這種國家戰略和中央使命的相得益彰,也正是邁向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百年奮斗目標的要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