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近年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前沿引領技術突破,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之重器”;培育更具緊密度、更富創造力、更強生產力的科創群落,放大重大科創平臺的磁場效應;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對接,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探索更高效的科研攻關組織機制,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融通發展……創新浪潮中的一朵朵浪花奔涌,推動著杭州高新區(濱江)高質量發展。
2018年10月正式啟航,如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已經發展為富有影響力的新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平臺,成為濱江乃至杭州企業“創新技術成果轉化”的重要支撐。
研究院一期以濱江互聯網小鎮北塘河創新中心作為啟動區塊,二期白馬湖院區也已投入使用,將形成以白馬湖院區為主體、以北塘河創新中心為前沿窗口的協同布局。
讓創新動能更澎湃
創新創造能力是技術進步的核心要求。研究院瞄準國家戰略及產業重大需求,提升創新能級,形成了兼顧短期、中期、長期的創新能力,即“應用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打造可持續的創新策源地。
研究院積極“筑巢引鳳”,開展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目前,研究院分別設立了量子精密傳感與測量、微電子與信息材料、人工智能、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綜合交通大數據、網絡空間安全等六大研究中心,由趙沁平、徐惠彬和房建成等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領銜建設。六大中心現已建設11個前沿創新平臺,平臺重器初顯。
創新的事業需要更多更好的創新人才。2020年,研究院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院積極探索具有北航特色的“傳幫帶”人才引育機制,現已構建起領域專精、層次高端、梯隊有序的人才創新團隊。
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是關鍵環節。
研究院圍繞成果孵化、產品孵化、業務孵化、企業孵化重心,打造技術成果的資源池,實現自我造血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研究院不斷孵化創新成果,形成了4個具有北航特色的優勢技術集群,并作為牽頭單位獲批國家、省、市各類縱向科研項目86項;另一方面,研究院積極組建產學研聯合體,與領域優勢企業共建16個聯合實驗室或聯合研發中心,簽署企業合作項目92項。
亮眼的數字背后,是研究院眾多科技成果的示范應用與產業化,此舉將助推產業創新資源進一步開放共享。
技術創造價值,創新成就夢想。未來,研究院將持續孕育重大成果,打造創新與轉化雙輪驅動的高能級新型研發機構,為高新區(濱江)注入新內涵。
來源:濱江發布
科技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近年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前沿引領技術突破,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之重器”;培育更具緊密度、更富創造力、更強生產力的科創群落,放大重大科創平臺的磁場效應;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對接,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探索更高效的科研攻關組織機制,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融通發展……創新浪潮中的一朵朵浪花奔涌,推動著杭州高新區(濱江)高質量發展。
2018年10月正式啟航,如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已經發展為富有影響力的新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平臺,成為濱江乃至杭州企業“創新技術成果轉化”的重要支撐。
研究院一期以濱江互聯網小鎮北塘河創新中心作為啟動區塊,二期白馬湖院區也已投入使用,將形成以白馬湖院區為主體、以北塘河創新中心為前沿窗口的協同布局。
讓創新動能更澎湃
創新創造能力是技術進步的核心要求。研究院瞄準國家戰略及產業重大需求,提升創新能級,形成了兼顧短期、中期、長期的創新能力,即“應用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打造可持續的創新策源地。
研究院積極“筑巢引鳳”,開展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目前,研究院分別設立了量子精密傳感與測量、微電子與信息材料、人工智能、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綜合交通大數據、網絡空間安全等六大研究中心,由趙沁平、徐惠彬和房建成等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領銜建設。六大中心現已建設11個前沿創新平臺,平臺重器初顯。
創新的事業需要更多更好的創新人才。2020年,研究院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院積極探索具有北航特色的“傳幫帶”人才引育機制,現已構建起領域專精、層次高端、梯隊有序的人才創新團隊。
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是關鍵環節。
研究院圍繞成果孵化、產品孵化、業務孵化、企業孵化重心,打造技術成果的資源池,實現自我造血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研究院不斷孵化創新成果,形成了4個具有北航特色的優勢技術集群,并作為牽頭單位獲批國家、省、市各類縱向科研項目86項;另一方面,研究院積極組建產學研聯合體,與領域優勢企業共建16個聯合實驗室或聯合研發中心,簽署企業合作項目92項。
亮眼的數字背后,是研究院眾多科技成果的示范應用與產業化,此舉將助推產業創新資源進一步開放共享。
技術創造價值,創新成就夢想。未來,研究院將持續孕育重大成果,打造創新與轉化雙輪驅動的高能級新型研發機構,為高新區(濱江)注入新內涵。
來源:濱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