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全區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以來,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的監督和區政協的支持下,我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各級財經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數字化建設,集中財力支持民生事業、科技創新、城市建設,為我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實踐樣板提供了有力的財政保障。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收入執行

完成財政總收入406.99億元,比上年增長13.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89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0.9%,比上年增長11%,其中街道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78億元。

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構成情況





2.支出執行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3.17億元:省市專項支出21.43億元;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1.74億元,為調整預算的99%,其中街道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7億元。

區級民生重點支出為:

教育支出23.88億元,比上年增長1.9%。主要用于新建北塘河、浦樂單元、襄七房單元、之江單元等中小學及幼兒園,續建濱盛路、永久河單元、中興單元、奧體單元、江南單元等中小學及幼兒園以及校舍維修、設備采購,民辦教育補助,智慧教育建設,優秀教師培育,學校幼兒園正常運轉保障等。

科學技術支出30億元,比上年增長22.2%。主要用于人才激勵,科技創新及研發項目資助,科技金融創新等。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3.57億元,比上年增長9.6%。主要用于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文化創新、文化社團、文化產品配送服務等項目補助,圖書館運行,校園足球建設和校園設施對外開放,國際動漫節等各類文體活動舉辦。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50億元,比上年增長0.5%。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促進就業資助獎勵,離退休人員慰問,拆遷戶關愛行動,社保補助,應征大學生補助和退伍軍人安置,養老機構運行、購買居家養老服務,低保等各類優撫撫恤保障。

衛生健康支出3.64億元,比上年增長5.2%。主要用于防疫支出,疾控中心設備采購及運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益金兌現,全科醫生服務補助,計劃生育服務,院區合作等。

城鄉社區支出26.13億元,比上年增長18.3%。主要用于市政公用設施養護,市容環衛管理,綠化養護及整治,垃圾分類管理,公交運行補貼等。

農林水支出1.08億元,比上年增長1.4%,主要用于浦沿、華家排灌站運行維護,西興老閘保護,河道綜合治理,堤塘修繕,農業發展項目資助等。

3.收支平衡

按現行財政體制測算,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89億元,加上稅收返還1.73億元,省市補助26.65億元,上年專項結轉10.87億元,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44億元,收入合計244.5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3.17億元,上解省市支出85.56億元,結轉下年專項支出11.10億元,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75億元,支出合計244.58億元,實現收支平衡。執行數據有待市財政局決算確認,屆時可能會有調整。

4.三公經費情況

強化“三公”經費預算管理,“三公”經費預算控制指標較上年壓縮5%,2021年區級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合計872.82萬元,較2020年下降2.9%。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0.81萬元,同比下降97.6%,主要是受國外疫情影響,近兩年出國境活動大幅減少;公務接待費65.44萬元,同比增長4.6%,主要是2021年較2020年國內疫情有所緩解,公務接待批次及人次增加;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806.57萬元,同比上升0.5%。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401.76萬元,同比上升0.3%,主要用于新購車輛及報廢更新車輛;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404.81萬元,同比上升0.7%,主要是公車保有量增加。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1.收入執行

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60.84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0.6%,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收入60.73億元(主要為土地出讓金收入57.61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0.6%;省市基金專款補助收入1079萬元。

政府專項債券收入34.62億元。

2.支出執行

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95.43億元,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60.73億元(主要為土地出讓金支出57.45億元),為調整預算的99.8%,政府專項債券收入安排的支出34.62億元,省市基金專款補助支出864萬元。區級主要支出為:

城鄉社區支出90.68億元。主要用于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村級留用地開發補助、債務化解、征地拆遷及土地管護、失土農民養老保險補助等。

其他支出3.45億元。主要用于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村級留用地開發補助等。

債務支出1.22億元。主要用于債務付息及債券發行費用。

3.收支平衡

按現行財政體制測算,政府性基金收入60.84億元,專項債券收入34.62億元,上年結余5176萬元,收入合計95.98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95.43億元,結轉下年支出5415萬元,其中省市基金專項結轉863萬元,支出合計95.98億元,實現收支平衡。執行數據有待市財政局決算確認,屆時可能會有調整。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完成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43萬元;完成國有資本經營支出743萬元(用于國有企業運營補貼),均為調整預期(算)的100%,實現收支平衡。

(四)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98億元,為預期的127.9%;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支出8914萬元(主要用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及清算),為預算的97.2%,年終累計結余4.30億元。

(五)地方政府債務執行情況

經杭州市財政局批準下達,2021年我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40.88億元,年末我區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40.81億元,其中一般債務56.19億元,專項債務84.62億元。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34.62億元,主要用于安置房建設。

(六)2021年落實區人大財政預算決議及財政主要工作

1.加強收入組織,財政收入量質齊升

積極克服財政收入面臨困難和壓力,努力實現財政收入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全區“十四五”經濟發展良好開局。強化優質稅源培育。加強財稅部門聯動,跟蹤分析區內重點領軍企業的稅源布局變化情況,增強既有稅源發展后勁。建立部門協調機制,財政、街道、平臺及相關部門形成合力,強化安商穩商、雙招雙引,及時挖掘并發現新生優質稅源。加強非稅征收管理。密切跟蹤出讓地塊掛牌進程,加強與上級部門協調溝通,主動對接摘地單位,全力爭取土地出讓金收入及時入庫。積極配合征收部門完成四項政府非稅收入劃轉工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2021年,成功申報專項債券項目14個,新增專項債券資金34.62億元。向上級財政部門爭取轉移支付產業扶持資金11.23億元。

2.優化支出結構,重點支出保障有力

牢固樹立鐵心過“緊日子”思想,強化資金統籌,增強資金實效,把有限的財力用在保障區委重大決策部署上。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聚焦科技創新、數字變革、孵化培育、人才生態等發展目標,全面落實新一輪“1+X”產業政策,全年下達區級產業扶持資金44.99億元,支持數字經濟、新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發展,推進創新要素集聚、推動產業持續穩健增長。持續改善民生福祉。堅持民生優先,新增財力三分之二及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區級民生支出229.44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124.07億元,同比增長15.5%,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6.7%。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印發《關于壓減部門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對各部門非必要支出及一般性支出進行再壓減,共計壓減經費2.15億元。。

3.深化財政改革,發展瓶頸創新破解

縱深推進各項財政改革,以改革創新破解制約財政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建立健全國有企業人員管理、重大事項管理、業績考評等多項監管制度,強化國有企業監管。建立區屬國有企業融資例會協調機制,搭建AAA級國有平臺,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國有企業全年新增債券融資額度和銀行授信融資額度229.76億元。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探索中期財政績效管理機制,實施績效項目分級分類管理,試點開展全生命周期績效管理。創新建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評價工作機制。督促部門整改財政重點評價、重點監控發現的問題92個。推進績效與預算一體化閉環管理,建立以績效為核心的預算安排與績效目標、績效監控、績效評價及項目儲備“四掛鉤”機制,2022年部門預算審減資金5679.39萬元。推進財政數字化改革。按照“1個平臺、2個綜合應用、2個保障體系”的總體布局,著力打造系統集成、功能高效、數據協同的數字財政新體系。構建以財政核心業務為主要內容的預算一體化系統,打通“政采云”平臺數據,整合集成政府采購監管體系,創新推出“社區財E通”系統,有效規范社區財務運行。

4.加強財政監管,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源頭治理,不斷加強財政資金、政府采購等監管工作,努力提升財政治理效能。強化政府債務管理。規范財政資金管理。開展財政專戶和公款存放問題自查和整改,實施財政國庫支付中心資金專戶公開招標。強化直達資金監管力度,將資金監管貫穿于分配、撥付、使用的各個環節,提升資金使用規范性。加強政府采購監管。對8個采購單位(含3個街道)的40個項目開展政府采購專項檢查,涉及采購資金8.21億元,發現問題239個,并落實整改舉措。組織全區采購單位開展妨礙政府采購公平競爭的“備選庫、名錄庫、資格庫”清理,督促5家責任單位完成清理和結果公示。強化政府投資項目評審管理。調整完善政府投資項目資金撥付流程,構建資金撥付新模式。優化服務,推進項目評審容缺化、精細化、時效化管理,全面提升項目評審“時質效”。全年預、結算項目評審凈核減4.34億元。加強財政監督管理。落實基層財政資金管理專項檢查“回頭看”,督促西興、浦沿街道完成自查整改工作。迎接預決算公開檢查并落實整改,進一步規范公開標準,提高政府部門預決算公開的透明度。

過去一年,我區財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經濟環境錯綜復雜、減稅降費力度空前、疫情等不確定因素疊加的嚴峻形勢下,財政收入保持穩健增長的不可持續性和結構性問題逐步顯現,財政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稅收收入缺少新的強有力的增長點;減稅降費政策的后續影響依然存在;稅源競爭加劇,招商穩商安商形勢持續嚴峻;疫情變化帶來的可用財力和剛性支出需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國有企業仍需進一步深化改革,化債壓力巨大;財政資金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2年財政收支預算草案

2022年財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區委決策部署,圍繞“建設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發展新局,聚焦“三個年”活動主題,著力提升財政政策效能,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增強重點領域財力保障,深化財政改革創新,防范財政運行風險,不斷提升塑造變革能力,在亞運靚城、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實踐樣板、數字化改革等重點工作中展現財政擔當,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一)一般公共預算

1.收入預期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223.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街道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17.92億元。

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構成情況





2.支出預算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157億元,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省市專項支出22億元;街道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18億元。

3.收支平衡預計

按現行財政體制測算,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3.18億元,加上稅收返還1.73億元,省市補助24.47億元,上年專項結轉11.10億元,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75億元,收入合計265.2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7億元,上解省市支出91.98億元,專項結轉9.80億元,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6.45億元,支出合計265.23億元,預計收支平衡。

4.三公經費情況

濱江區區級部門,包括區級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以及轄區三街道辦事處使用當年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情況是:2022年區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預算總額1905萬元,較2021年持平。其中因公出國(境)費預算249萬元,與2021年預算數持平;“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預算1156萬元,與2021年預算數持平;公務接待費預算681萬元,與2021年預算數持平;公務用車購置費預算475萬元,與2021年預算數持平;公務用車運行費預算500萬元,與2021年預算數持平。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1.收入預期

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120.40億元,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20.30億元,省市基金專款補助收入1000萬元。

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預期117.52億元,其中上年土地出讓金結轉收入2955萬元,本年土地出讓金收入117.22億元。

2.支出預算

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120.94億元,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120.75億元(主要是土地出讓金支出117.52億元)。區級主要支出項目為:

城鄉社區支出116.57億元。主要用于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村級留用地開發補助、債務化解、征地拆遷及土地管護、失土農民養老保險購買、村級集體經濟股改補助等。

其他支出1.35億元。主要用于政府投資項目建設。

債務支出2.83億元。主要用于債務付息及發行費用。

3.收支平衡預計

按現行財政體制測算,全年區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20.30億元,加上省市補助1000萬元,上年結余5415萬元,收入合計120.94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20.94億元,預計收支平衡。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768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預算768萬元(用于國有企業運營補貼),預計收支平衡。

(四)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算草案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收入預期1.66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預算9653萬元(主要用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預計年終累計結余5億元。

(五)2022年地方政府債務預算管理

本年擬向省財政廳爭取再融資債券4.70億元,用于償還到期債務。新增債券以省市財政部門批準下達為準,并依法編制調整預算報區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

(六)2022年財政主要工作任務

圍繞上述預算收支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全力加強財政收入管理

加強經濟財政運行分析及收入研判,進一步持續完善財政收入組織協同機制,挖潛增收確保收入實現優質可持續增長,建立穩固、平衡的財政收支體系。一是把握組織財政收入主動權。結合宏觀經濟形勢、重點企業發展狀況及財稅政策調整情況,建立更為完善的財政收入預測體系,合理把握收入力度和節奏,努力實現收入平穩有序可持續增長,確保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協調增長。二是強化優質稅源培育及招引。基于財稅大數據應用,及時挖掘新生優質稅源,與街道、平臺及部門合力做好安商穩商、雙招雙引工作;掌握區內重點稅源布局及企業股權交易行為,跟蹤分析稅源發展變化。三是拓寬財政增收渠道。密切對接上級財政部門,積極爭取各類資金支持,及時跟蹤省財政廳分配地方政府債券和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力爭獲批更多債券額度。四是強化政府性基金收入組織。積極做好經營性用地規劃研究,協調做地主體并強化做地資金保障,做實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期規劃,確保全區可用財力持續平穩增長。

2.全力保障重點領域支出

聚焦新使命新任務,重塑集中財力辦大事財政政策體系,打造更加精準、更加高效的2.0版。一是聚焦創新驅動和人才優先。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戰略目標,聚焦數字經濟和新制造業等重點產業,貫徹落實新一輪“1+X”產業扶持政策。支持與北航創新研究院、浙大濱江研究院等知名科研機構合作的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發展壯大產業基金,發揮資金效益,促進國內外資本、優質項目、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加速向我區聚集。二是保障建設項目落地。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及時了解項目政策信息動態,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落地。按照“保證必需,突出重點”的要求,全力做好亞運會相關資金保障。支持打好安居工程攻堅戰,足額保障安置房、人才房和安置小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開工建設。三是保障重點民生投入。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美好教育、未來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健康濱江等民生領域,強化均等、普惠、可持續的理念,助力打造民生“七優享”(浙有善育、浙里優學、浙派工匠、浙里健康、浙里長壽、浙里安居、浙有眾扶)金名片,形成全鏈條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夯實共同富?;A。

3.全力推進財政重點工作創新

聚焦重點難點創新點,在國企改革、績效管理、數字化改革等重點工作上持續發力,破解財政改革發展瓶頸和難題。一是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加強國資監管,繼續推進商業資產經營公司改革重組,加強區屬國有企業評級工作,拓展美元債等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提升城市有機更新融資能力,推進村留地49%核減指標開發融資模式,發揮國企在城市能級提升中的資金保障功能。二是強化預算績效管理。依托預算一體化系統實現績效管理流程再造。加快打通包括預算項目庫、預算編制、指標管理、預算執行等整個財政管理系統鏈條,實現績效全過程閉環管理。建立統一的街道財政綜合運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健全以信息化項目為代表的共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三是大力推進財政數字化改革。在加快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基礎上,積極謀劃和研發數字國資監管系統,構建包含“人、財、資、事”四方面關鍵數據,打造國資國企監管、資金集中管控、財務運行監管、人力資源管理等多個特色應用場景,加強數據共建共享,實現動態監管、精準監管,為財政國資治理監管能力提升提供支撐。

4.全力加強財政運行監管

       聚焦“數智、高效、精準”的要求,重塑覆蓋事前、事中、事后的財政風險防控體系,加大債務管理、政府采購、政府投資管理等領域監管力度。一是防范債務管理風險。繼續實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專項行動,扎實推進真實化債工作,全面強化資金統籌,持續加快化債進度,強化國有企業融資功能。規范專項債券項目的儲備、申報、使用、管理工作,2022年力爭新增政府債券15億元以上。二是加強政府采購監管。著力推進政府采購監管數字化場景應用,通過“政采云”數據的實時推送,開展大數據分析。設定判斷規則,構建分析模型,對各個采購項目進行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對比研判,實現采購單位執行情況的整體畫像,并延伸構建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之間的風險分析網絡,為采購監管和預警提供有效技術支撐。三是規范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探索調整政府投資項目年度計劃資金保障模式,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資金保障與本級預算的銜接。健全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指導監督機制,加強抽查監督,完善基建項目信息化監控系統,強化建設單位主體責任。加強區有關部門和各建設主體的協同,從方案設計源頭抓起,強化投資框算、概算、預算、決算層層控制,切實控制政府投資項目成本,同時加強對評審中介機構的監管,提升評審質效和行業自律水平。

各位代表、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2022年財政工作穩中有變、變中有憂。我們將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穩中求進,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努力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為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作出新的貢獻!

附件:

濱江區2021年財政預算執行及2022年財政預算 (2).doc

2021-2022收支報表(政府性基金).xls

2021-2022收支報表(債務).xlsx

2021-2022收支報表(一般公共預算)-印刷版.xls

2021-2022收支報表(養老保險預算).xlsx

2021-2022收支報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