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經典IP再翻拍的《大話西游:緣起》在網絡平臺播出,目前這部被平臺定級較高的網絡電影累計播放量接近7500萬次,網絡評分為5.7分。不少網友留言稱,都是被吳孟達的遺作這一噱頭吸引而來,看完后覺得還是在“毀壞經典”。在今年春節,香港導演王晶拍攝的兩部《倚天屠龍記》網絡電影,評分都在4分以下,被吐槽又收割粉絲來圈錢。
這幾年,翻拍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老片的網絡電影層出不窮,打著情懷的旗幟,口碑卻大面積“翻車”。觀眾揣著情懷點擊“付費觀看”,但一次次被“割了韭菜”。業內人士指出,僅有情懷是無法讓觀眾滿足的,網絡電影始終要靠質量來吸引觀眾,靠口碑驅動票房。
經典翻拍為何翻車?
去年大量網絡電影取材或者翻拍經典IP,但票房成績都很糟糕,比如《倩女幽魂:人間情》《封神榜:決戰萬仙陣》及《新逃學威龍》的網絡評分均低于5分。王晶1993年執導的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網絡評分為7.8分,但他在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倚天屠龍記之九陽神功》與《倚天屠龍記之圣火雄風》兩部作品,網絡評分只有3.5分和3.8分。
拍經典IP比完全原創的作品有著更多的優勢,且不說故事、人物已經有了基礎,光是經典IP的知名度和引發的集體懷舊效應,可以說是天然自帶流量。但網絡電影翻拍之后,情懷是激發起來了,但觀眾看完之后就開始瘋狂吐槽,回憶當年。
這樣的效果也是因為現在創作者習慣用套路去拍電影。這些作品之所以不能令觀眾滿意,原因主要源于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創新性不足,同質化嚴重,將翻拍變成了簡單的抄襲或重現。另一方面,一些經典翻拍網絡電影為了迎合觀眾求新求奇的心理,改變原作基本設定,胡編亂造吸引眼球。
前者是沒腦子的翻拍,后者是自殺式的翻拍,它們都完全違背了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這背后,還是與這幾年影視行業急功近利的創作態度有關。
改變評價體系 才能從源頭提質
翻拍經典IP的流行也與平臺的定級方式密切有關。網絡平臺會根據相應指標給待上架的網絡電影評級,級別越高,可獲得的推廣資源以及票房分成就越多,其中IP就是定級的重要標準。
經典IP就意味著會有相當一部分的固定觀眾會為其買單,對平臺而言就有保底收入,因此成為定級重要指標。在這根“指揮棒”下,翻拍經典就是自帶“加分”,但走了這條捷徑并不意味著就有了必勝絕技,不少網絡電影抱著蹭熱度,或是抱著掙快錢的心態,不僅觀眾和平臺不買單,更是會折損老IP本身的價值。
現在視頻平臺也認識到需要提升網絡電影口碑,對定級模式也作出了調整,逐步轉向以市場表現為主分配推廣資源,促進優秀的網絡電影。
4月1日起,愛奇藝取消以往對網絡電影的定級模式,轉而通過作品的播放時長、轉化率、評分等表現作為分賬的基礎,以此加速分賬票房向優質作品集中;而優酷和騰訊視頻也分別通過IP合作和鼓勵新類型創作的形式來力爭頭部內容。
不久前公布的《2021中國網絡電影行業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到2021年中國網絡電影上新數量下降28%,有效播放量卻增長37%,減量提質的效果明顯。去年的一些原創網絡大電影,如《興安嶺獵人傳說》《白蛇:情劫》《硬漢槍神》均取得相當不錯的口碑與分賬票房。
“口碑驅動票房”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實實在在的落到實處。只要翻拍出優秀的作品,平臺和觀眾還是會為其點贊叫好,花錢支持。網絡電影與經典IP的互利共贏,依舊會有未來。
近日一部經典IP再翻拍的《大話西游:緣起》在網絡平臺播出,目前這部被平臺定級較高的網絡電影累計播放量接近7500萬次,網絡評分為5.7分。不少網友留言稱,都是被吳孟達的遺作這一噱頭吸引而來,看完后覺得還是在“毀壞經典”。在今年春節,香港導演王晶拍攝的兩部《倚天屠龍記》網絡電影,評分都在4分以下,被吐槽又收割粉絲來圈錢。
這幾年,翻拍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老片的網絡電影層出不窮,打著情懷的旗幟,口碑卻大面積“翻車”。觀眾揣著情懷點擊“付費觀看”,但一次次被“割了韭菜”。業內人士指出,僅有情懷是無法讓觀眾滿足的,網絡電影始終要靠質量來吸引觀眾,靠口碑驅動票房。
經典翻拍為何翻車?
去年大量網絡電影取材或者翻拍經典IP,但票房成績都很糟糕,比如《倩女幽魂:人間情》《封神榜:決戰萬仙陣》及《新逃學威龍》的網絡評分均低于5分。王晶1993年執導的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網絡評分為7.8分,但他在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倚天屠龍記之九陽神功》與《倚天屠龍記之圣火雄風》兩部作品,網絡評分只有3.5分和3.8分。
拍經典IP比完全原創的作品有著更多的優勢,且不說故事、人物已經有了基礎,光是經典IP的知名度和引發的集體懷舊效應,可以說是天然自帶流量。但網絡電影翻拍之后,情懷是激發起來了,但觀眾看完之后就開始瘋狂吐槽,回憶當年。
這樣的效果也是因為現在創作者習慣用套路去拍電影。這些作品之所以不能令觀眾滿意,原因主要源于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創新性不足,同質化嚴重,將翻拍變成了簡單的抄襲或重現。另一方面,一些經典翻拍網絡電影為了迎合觀眾求新求奇的心理,改變原作基本設定,胡編亂造吸引眼球。
前者是沒腦子的翻拍,后者是自殺式的翻拍,它們都完全違背了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這背后,還是與這幾年影視行業急功近利的創作態度有關。
改變評價體系 才能從源頭提質
翻拍經典IP的流行也與平臺的定級方式密切有關。網絡平臺會根據相應指標給待上架的網絡電影評級,級別越高,可獲得的推廣資源以及票房分成就越多,其中IP就是定級的重要標準。
經典IP就意味著會有相當一部分的固定觀眾會為其買單,對平臺而言就有保底收入,因此成為定級重要指標。在這根“指揮棒”下,翻拍經典就是自帶“加分”,但走了這條捷徑并不意味著就有了必勝絕技,不少網絡電影抱著蹭熱度,或是抱著掙快錢的心態,不僅觀眾和平臺不買單,更是會折損老IP本身的價值。
現在視頻平臺也認識到需要提升網絡電影口碑,對定級模式也作出了調整,逐步轉向以市場表現為主分配推廣資源,促進優秀的網絡電影。
4月1日起,愛奇藝取消以往對網絡電影的定級模式,轉而通過作品的播放時長、轉化率、評分等表現作為分賬的基礎,以此加速分賬票房向優質作品集中;而優酷和騰訊視頻也分別通過IP合作和鼓勵新類型創作的形式來力爭頭部內容。
不久前公布的《2021中國網絡電影行業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到2021年中國網絡電影上新數量下降28%,有效播放量卻增長37%,減量提質的效果明顯。去年的一些原創網絡大電影,如《興安嶺獵人傳說》《白蛇:情劫》《硬漢槍神》均取得相當不錯的口碑與分賬票房。
“口碑驅動票房”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實實在在的落到實處。只要翻拍出優秀的作品,平臺和觀眾還是會為其點贊叫好,花錢支持。網絡電影與經典IP的互利共贏,依舊會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