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迎亞運、強健身”中老年健身秧歌培訓在江南體育中心開展,拉開了“迎亞運,助推全民健身運動”的序幕。
在江南體育中心廣場上,來自西興、長河、浦沿三個街道下屬各個社區選送的五十六位秧歌愛好者,用舞姿演繹出一道道靚麗風景,為喜迎亞運,當好東道主,共添亞運一份和諧,共促亞運一份成功。
秧歌是中國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漢族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2006年5月20日,秧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隊為主要形態,舞隊少則十數人,多達上百人,根據編排形式需要,手持相應的手絹,傘,鼓,扇等道具,通常在鑼鼓嗩吶等吹打樂器的伴奏下,盡情舞蹈。
此次培訓以雙羅帕為道具,選用節奏歡快的曲目《幸福來》。歡快的樂曲奏響時光串串風鈴,熱辣的舞蹈演繹出一道最美的風情,現場一片歡樂祥和,參加培訓的人員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下一步,區社發局將通過組織“迎亞運”系列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營造全民健身氛圍,不斷擴大受眾群體,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相融合。
4月17日,“迎亞運、強健身”中老年健身秧歌培訓在江南體育中心開展,拉開了“迎亞運,助推全民健身運動”的序幕。
在江南體育中心廣場上,來自西興、長河、浦沿三個街道下屬各個社區選送的五十六位秧歌愛好者,用舞姿演繹出一道道靚麗風景,為喜迎亞運,當好東道主,共添亞運一份和諧,共促亞運一份成功。
秧歌是中國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漢族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2006年5月20日,秧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隊為主要形態,舞隊少則十數人,多達上百人,根據編排形式需要,手持相應的手絹,傘,鼓,扇等道具,通常在鑼鼓嗩吶等吹打樂器的伴奏下,盡情舞蹈。
此次培訓以雙羅帕為道具,選用節奏歡快的曲目《幸福來》。歡快的樂曲奏響時光串串風鈴,熱辣的舞蹈演繹出一道最美的風情,現場一片歡樂祥和,參加培訓的人員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下一步,區社發局將通過組織“迎亞運”系列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營造全民健身氛圍,不斷擴大受眾群體,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