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福榮:做踐行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先驅 | |||
| |||
2014年,余福榮創立了玖欣物聯,這是他人生中的首次創業,但于他而言,創業是一件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1997年,余福榮從浙江大學碩士畢業,先后入職中興、華為。2003年,華為與美國3Com公司合資在杭州成立華為3Com公司,余福榮也開啟了他在華為3Com公司長達7年的工作生涯,主要負責新業務。在此期間,他先后參與孵化了宏杉科技、宇視科技等科技公司,親眼見證了一個個創業項目的破土而出。2010年,華為3Com被惠普收購,余福榮順勢從華為內部退休。 退休后,余福榮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創業時機。2014年,他在高新區(濱江)注冊了玖欣物聯,2018年,玖欣物聯正式開始運營,成為高新區(濱江)工業互聯網行業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切入工業互聯網賽道 在玖欣物聯剛創立的2014年,在國內甚至還沒有工業互聯網這個概念。“在創立玖欣物聯后,我并沒有第一時間就開始運營它,而是做一些深度的技術研究,我們想把消費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工業上去。” 真正讓余福榮決心進入工業互聯網賽道的是國家隨后出臺的相關政策。2017年11月,國家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提升大型企業工業互聯網創新和應用水平,加快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2018年6月,《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發布,要求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 工業互聯網的東風已然到來,余福榮下定決心將玖欣物聯的發展方向定為工業互聯網。 捋清創業思路 工業互聯網究竟要如何在中國的工業企業里落地?這是每一位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從業者都繞不開的問題。 余福榮有自己的思考,“我們已沒有機會再往回走自動化、信息化的兩化融合道路,而是要直接進入數字化的階段”。這也是他帶領玖欣物聯一路前行的底層邏輯。 “工業互聯網是輔助生產的工具,工具應當是越先進越好,它是可以跨代的。”余福榮直言,自動化、信息化和數字化是不矛盾的,哪怕自動化、信息化程度為零,企業的數字空間還在,便有數字化的基礎。 得益于此前數年的技術積累,從2018年開始,玖欣物聯迅速推出了包含工業智能網關、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等在內的全套工業互聯網產品,并積累了多個行業解決方案以及場景解決方案。 新階段 新目標 最近,余福榮忙著與信義玻璃集團合作的工業互聯網二期項目,這將是玖欣物聯成立以來承接的最大的一個項目。 玖欣物聯正在經歷高速發展的階段。2020年7月,玖欣物聯成為華為云嚴選優秀合作伙伴;2020年12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被收入囊中;2021年7月,成為全國33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信服務商之一…… 看起來毫不費力的背后,是清晰的發展規劃和持續的技術積累。 在打造好行業樣板點后,余福榮將接下來的發展目標概括為“兩個雙百”——系統層面的100和企業業績上的100。 “第一個100是針對與信義玻璃集團的合作,我們承諾數據采集百分之百準確,網關百分之百在線。” 而第二個100則劍指企業業績,“希望通過一年半的時間,在全國范圍內擁有100個客戶,公司人均產值達到100萬元”。 在工業數字化轉型的路上,余福榮是較早的那一批探索者,他見證了這條路從當初的人跡罕至到如今的熙熙攘攘。而隨著公司的持續發展,他的探索還將繼續下去,正如玖欣物聯的官網上對他的評價——做踐行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先驅。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