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龔:創業有道 食之有方 | |||
| |||
大數據時代,萬物皆可數字化。杭州食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黃龔,將數字化的箭頭指向食物。2020年,食方科技在高新區(濱江)成立。通過細分選擇食物消費環節的零售/餐飲行業,公司自主研發了視覺智能結算終端,幫助上百家零售/餐飲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讓每一個中國人“吃得明白、食得健康”,用科技讓老百姓“食之有方”,是食方科技的心之所向。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2011年研究生畢業,黃龔加入了國內數字建筑平臺服務商的領導者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廣聯達的10年,黃龔從未停止思考,數字化大勢所趨,還有哪些行業亟需數字化變革?產業數字化未來在哪里?“最后我們選擇了食物數字化,”黃龔說,“取名食方科技,顧名思義,就是希望用科技創造健康生活,讓人們食之有方。但如何才能做到食之有方?首先應該全面感知食物的多維度信息,對食物進行數字化;然后融合場景和用戶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和推薦,得到科學的方法。” 什么是食物數字化?黃龔解釋,食物除了我們看到的外觀形狀和顏色,還蘊含許多深層的數字信息,比如重量、營養成分、甜度、含水量、氧化程度等。這些數據都可以通過多源傳感手段獲取,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加工處理。 采集完數據的下一步,是發揮數據的效用。“我們運用大數據和知識圖譜的技術,構建食物與食物、食物與環境以及食物與人的關系。”比如,高維C的水果與海鮮不能共食,針對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某些食物需要限制用量,食物的氧化情況和存儲環境應該達到某些標準等。 如何食之有方 在繽紛未來社區,可以更具象地感受食方科技的理念。老人們走進食堂,通過人臉識別,獲取個人健康檔案;根據歷史消費記錄、消費習慣、飲食偏好、健康情況和營養搭配等數據,食方智能膳食推薦終端為每一位老人提供定制化的健康膳食搭配。用戶選擇好自己的飯菜后,通過智能視覺結算終端完成刷臉結算。數字化的就餐體驗,特別是在疫情的特殊期間,讓老人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更貼心的是,老人的餐飲數據不僅是個人可見,在獲得授權的情況下,家里的子女也能及時分享數字化就餐流程。 繽紛社區的數字食堂,只是食方科技所服務的團餐場景之一。黃龔介紹,其實對食堂實施數字化升級,不僅僅是提升了用戶的就餐體驗,積累的經營大數據和飲食健康大數據能夠幫助企業改良菜品,提升用戶黏性。 除此之外,食方科技賦能數字商超,讓稱重收銀更高效更簡單。以往,顧客購買散裝類的商品時需要人工稱重或者掃碼結算,現在,通過食方科技的AI智能秤,就能免去麻煩。AI智能秤上的傳感器相當于一雙“慧眼”,它可以自動識別商品種類和價格。目前,該產品也已在全國各大超市落地應用。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