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經人大代表表決,濱江區2022年十大民生實事“出爐”,涵蓋教育文化、醫藥衛生、交通出行、安居工程等各個領域。
每一件民生實事都是百姓的殷切期盼,每一件民生實事都是濱江以民為本的具體落實。如今,2022年已走過一半,十件民生實事進展如何?為此,濱江發布推出“民生實事半年報”系列報道,聚焦民生實事最新進展,敬請關注。
居住環境關系著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年初,“深化平安小區提檔升級”被列為濱江區2022年度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
提升已建安置房小區消防安全水平
目前全區已安裝791處梯控阻車系統。另外,全區還對已建安置房小區開展消防設施專業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生命通道數字化管理平臺順利建設中。
安置房小區增配電動自行車充電口
全區計劃增配1000個,截至目前,共新增超過2600個電動自行車充電口,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1智慧監控 電梯“拒載”電動車
“為了您和他人安全,請將電瓶車移出電梯……”近日,家住冠山社區的李女士將電動自行車推入電梯時,耳邊立即響起一段語音“警報”。此時電梯處于暫停運行狀態,即使按下關門按鈕,電梯門也無法關閉。直至她將電動自行車推出電梯,電梯才恢復正常運行。
“拒載”電動車的,是冠山社區全新安裝上崗的梯控阻車系統。該系統通過云梯智能攝像頭自動識別電動車,然后聯動梯控系統,阻止電動車上樓。“電梯里有了這個系統好多了,電動車進不去,我們上下樓也更放心了。”一位小區居民表示。
冠山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冠山社區作為轄區未來社區試點,目前10幢高層36部住宅電梯均已安裝梯控阻車系統,消除電瓶車不規范充電的消防安全隱患。
除了安裝梯控阻車系統,社區還積極推進消防排查,今年高層排查累計排查隱患114處,隱患整改率100%;實施“敲門守護”,定期上門走訪獨居老人,安裝無線煙感設備,每天監測老人用水用電情況等;成立社區微型站,兩人一組24小時值班,為居民消防安全保駕護航。
冠山社區的安全護航,是全區安置小區不斷提升消防安全水平的縮影。今年以來,濱江區對安置房小區推行規范消防設施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同時,普及應用梯控阻車系統,目前已有34個小區、791處完成系統安裝。另外,全區還將建設生命通道數字化管理平臺,通過抓取小區現有消防車道、登高場地視頻信息,將數據接入平臺后進行后臺分析,從而判斷是否存在占用登高場地、生命通道行為,實現數字化管理。
2疏堵結合 新增超2600個充電口
要杜絕電動自行車上樓充電的隱患,除了“堵”,還要“疏”。
從窗口伸出電線,為停在一樓的電動自行車充電被稱為“飛線充電”。不僅影響小區整體觀感,還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不少老舊小區由于建設年代早,缺少專門的充電區域,這曾經是不少居民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的方式。
近年來,伴隨老舊小區提升改造,不少老舊小區都新加裝了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方便居民充電。今年,我區持續在安置房小區增配電動自行車充電口。
截至目前,西興街道在繽紛北苑小區增配1217個,長河街道在鳳凰苑、鴻雁苑、冠山小區等增配超過500個,浦沿街道在明德明理府、楊家墩悅府等小區新增超過900個,全區共新增超過2600個電動自行車充電口,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新的安置房小區基本上都把充電的需求考慮進去了,因此在設計之初,就預留了電動自行車充電位置。”浦沿街道安置工作相關負責人介紹。
走進全新交付的明德明理府,剛剛拿到鑰匙的居民正忙著看房、裝修,黃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電瓶車充電在夾層里,不曬,位置也寬敞,掃碼就可以充電,停好就能走上樓,很方便!”為了裝修,黃女士每天都要來新房,對電動自行車充電的地方,她已經“熟門熟路”了。
明德明理府物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區共有1096戶居民,目前共設置了660個夾層的充電樁。地面還有50個充電口,方便腿腳不便的老人。根據后期居民的入住情況,他們還將適當增加。
來源:濱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