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久久久久网_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_美女视频网站久久_91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濱江北航“牽手”五年再“續約”
來源: 濱江發布 發布時間: 2023-06-14 16:33 點擊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坐落在高新區(濱江),于2018年10月正式啟動,是一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浙江省、杭州市及濱江區三級政府共建的新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平臺。

研究院以“建設信息領域世界一流技術創新平臺和創新人才培養平臺”為使命,圍繞人工智能、網絡空間與安全、大數據與腦機智能、綜合交通大數據、微電子與信息材料、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等科技前沿方向,積極探索新機制,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致力于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與應用,努力建設成為扎根浙江大地、放眼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與創新高地。

記者 楊雅 通訊員 王蕭蕭

近日,我區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訂新一輪合作協議,這也是濱江和北航“牽手”五年后再“續約”。過去5年,區校合作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匯聚、學生培養等方面結出了累累碩果。

2023年5月30日

高新區(濱江)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訂新一輪合作協議

2022年9月16日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白馬湖院區正式啟用

2020年12月1日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入選浙江省第一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成為高新區第一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2019年11月18日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白馬湖院區動工

2018年10月16日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于北塘河畔正式啟動,正式進入實質化運行(一期以濱江區互聯網小鎮北塘河創新中心作為啟動區塊)

2018年3月16日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取得獨立的事業法人證書,正式落戶濱江

2017年12月9日

高新區(濱江)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署協議,共建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

科研平臺“1+3+17+N”

一切物質都有磁性,任何空間都存在磁場。譬如人類大腦所產生的磁場就非常微弱,大約是100fT(磁感應強度單位),大概是地球磁場的十億分之一。

目前,對于極弱磁場的精確測量,在地磁導航、地質資源勘探、科學研究、國防建設與醫療儀器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而要精準測量到極弱磁場,就需要超高靈敏的磁場測量裝置。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培育孵化的“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將建成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間最大的“零磁”空間,提供極限弱磁環境和極限測量手段,推動生物學、神經科學和腦科學、醫學、前沿基礎物理學等研究領域的發展,助力重大科學發現。

顯然,于研究院而言,這是一個極具代表性和重量級的科研平臺,也是培育出的眾多平臺之一。

研究院目前已經形成“1+3+17+N”的科研平臺體系,即參與共建1個大科學裝置、獲批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牽頭2個,參與1個)、與領軍企業共建17個聯合實驗室、依托研究院10余個科研平臺積極拓展建立浙江省產學研用“朋友圈”。

當然,這也與研究院探索“基礎科研業務費-動態配套清單-專項項目”的資源供給體系及機制有關。

“打個比方,基礎科研經費像是‘基本工資’,保證1年基本需求;動態配套清單則像‘績效工資’,對于獲評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等成果給予激勵;而專項項目以項目牽引,匯聚各個中心力量?!北焙胶贾輨撔卵芯吭涸洪L鄧元介紹,這種模式為研究院構筑了濃厚的科研氛圍,提升資源分配效率,從而推動各科研平臺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高端人才300余名

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后,趙未昀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出國10年,她一直在尋找著合適的回國契機,但卻始終沒有遇見心儀的工作,直到看到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的一份招聘啟事。

“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潛力大,科研環境寬松,科研平臺高端……就決定是這里了。”趙未昀回憶道,2019年,她正式成為傳感材料與智能微系統研究室的一員,主要從事熱電材料及器件,熱管理方向的研究,“我們做的內容,主要應用于高密度電子設備、5G基站、激光通信、空天飛行器等領域”。

如今,趙未昀已成長為浙江省智能傳感材料與芯片集成技術重點實驗室核心成員,不僅獲得浙江省海外人才計劃支持,還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等縱向項目。

像趙未昀這樣高端的人才,在研究院還有很多。目前研究院已匯聚形成300多人的高水平科研隊伍,其中國家級人才28人。

不僅如此,研究院還形成雙聘北航專家和屬地人才優勢互補,打造國際青年學者“錢江論壇”品牌,獲批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目前累計在站博士后近百名。20余人次博士后獲資助,2支團隊入選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浙江省代表隊并獲銀獎1項。

與此同時,人才培養多模式并行。比如,掛牌建設“北航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依托院內平臺科研力量和區域優勢企業資源,開展研究生科學研究、項目實踐、創新創業等工作。比如,與北航試點開展工程博士、非全日制碩士生培養工作,連續三年定向招收工程博士,招收軟件工程杭州專項研究生班。再比如,啟動本科生“社會課堂”的建設工作,服務北航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目前,這里有400余名研究生在研究院開展實習實踐,在未來3-5年,預計有超過1000名研究生(50%博士生)在研究院開展實習實踐?!编囋f。

產學研用124項合作

前不久,在“數字安全@數字中國”2023西湖論劍·數字安全大會上,研究院的“空天地”一體化應急保密通信系統創新研究平臺《杭州城市大腦濱江平臺基礎能力平臺密碼應用案例》,榮獲“2022年度杭州商用密碼應用優秀案例”一等獎。

無獨有偶,研究院視覺感知與機器智能研究及應用平臺和行業領軍企業浙江萬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青少年體質健康大數據分析及干預管理系統”,于近期成功入選為智能體育典型案例。

兩則案例是研究院大力推進“產學研用”的真實寫照。研究院在堅持科技創新的同時,加快成果轉化的腳步,推動與當地企業的精準鏈接和深度合作,為濱江區高新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從成果看,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現已形成一批以“心磁圖儀”“國產機器人操作系統與控制器”“室內毫米波智能感知技術與芯片”“無源無線溫度智能監控系統”等為典型代表的一系列示范應用成果,相關技術已應用到了智能安防、智能家居、信息安全、食物計算等場景中。并與領域領先企業共建17個聯合實驗室或聯合研發中心,依托聯合實驗室簽署企業合作項目124項,累計合同金額7331.9萬元。。

“其實,像這樣的校地合作,放眼全國還有很多,但各有特點,基本是根據區域優勢和產業結構因地制宜,而我們研究院的優勢,在于‘創新’‘轉化’兩手抓。”鄧元說,跟傳統高校不同,研究院的創新在于“關鍵技術”;和企業轉化產品也不同,研究院轉化的是“技術群”。

目前,研究院初步形成六個具有特色的優勢信息技術集群,包括“極弱磁量子精密測量與應用”“新型智能材料、芯片與智能微系統”“工業大數據及機器人智能系統 ”“空天地多維信息融合智能感知與無人系統”以及“主動健康與老齡健康關鍵技術及裝備”“區塊鏈與信息安全技術”。

行而不輟,繼往開來?! ?/p>

新一輪的簽約不僅意味著“再續前緣”,更是“重新出發”。接下來,研究院將繼續圍繞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網絡空間與安全研究中心、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研究中心、綜合交通大數據研究中心、微電子與信息材料研究中心、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研究中心六大研究中心,進一步深化合作,建成科技創新和產業支撐雙強的“啞鈴型”新型研發機構,打造新型研發機構樣板和校地合作典范。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高新創業
濱江北航“牽手”五年再“續約”
發布時間: 2023-06-14
信息來源: 濱江發布 瀏覽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坐落在高新區(濱江),于2018年10月正式啟動,是一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浙江省、杭州市及濱江區三級政府共建的新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平臺。

研究院以“建設信息領域世界一流技術創新平臺和創新人才培養平臺”為使命,圍繞人工智能、網絡空間與安全、大數據與腦機智能、綜合交通大數據、微電子與信息材料、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等科技前沿方向,積極探索新機制,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致力于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與應用,努力建設成為扎根浙江大地、放眼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與創新高地。

記者 楊雅 通訊員 王蕭蕭

近日,我區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訂新一輪合作協議,這也是濱江和北航“牽手”五年后再“續約”。過去5年,區校合作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匯聚、學生培養等方面結出了累累碩果。

2023年5月30日

高新區(濱江)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訂新一輪合作協議

2022年9月16日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白馬湖院區正式啟用

2020年12月1日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入選浙江省第一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成為高新區第一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2019年11月18日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白馬湖院區動工

2018年10月16日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于北塘河畔正式啟動,正式進入實質化運行(一期以濱江區互聯網小鎮北塘河創新中心作為啟動區塊)

2018年3月16日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取得獨立的事業法人證書,正式落戶濱江

2017年12月9日

高新區(濱江)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署協議,共建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

科研平臺“1+3+17+N”

一切物質都有磁性,任何空間都存在磁場。譬如人類大腦所產生的磁場就非常微弱,大約是100fT(磁感應強度單位),大概是地球磁場的十億分之一。

目前,對于極弱磁場的精確測量,在地磁導航、地質資源勘探、科學研究、國防建設與醫療儀器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而要精準測量到極弱磁場,就需要超高靈敏的磁場測量裝置。

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培育孵化的“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將建成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間最大的“零磁”空間,提供極限弱磁環境和極限測量手段,推動生物學、神經科學和腦科學、醫學、前沿基礎物理學等研究領域的發展,助力重大科學發現。

顯然,于研究院而言,這是一個極具代表性和重量級的科研平臺,也是培育出的眾多平臺之一。

研究院目前已經形成“1+3+17+N”的科研平臺體系,即參與共建1個大科學裝置、獲批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牽頭2個,參與1個)、與領軍企業共建17個聯合實驗室、依托研究院10余個科研平臺積極拓展建立浙江省產學研用“朋友圈”。

當然,這也與研究院探索“基礎科研業務費-動態配套清單-專項項目”的資源供給體系及機制有關。

“打個比方,基礎科研經費像是‘基本工資’,保證1年基本需求;動態配套清單則像‘績效工資’,對于獲評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等成果給予激勵;而專項項目以項目牽引,匯聚各個中心力量。”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院長鄧元介紹,這種模式為研究院構筑了濃厚的科研氛圍,提升資源分配效率,從而推動各科研平臺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高端人才300余名

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后,趙未昀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出國10年,她一直在尋找著合適的回國契機,但卻始終沒有遇見心儀的工作,直到看到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的一份招聘啟事。

“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潛力大,科研環境寬松,科研平臺高端……就決定是這里了?!壁w未昀回憶道,2019年,她正式成為傳感材料與智能微系統研究室的一員,主要從事熱電材料及器件,熱管理方向的研究,“我們做的內容,主要應用于高密度電子設備、5G基站、激光通信、空天飛行器等領域”。

如今,趙未昀已成長為浙江省智能傳感材料與芯片集成技術重點實驗室核心成員,不僅獲得浙江省海外人才計劃支持,還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等縱向項目。

像趙未昀這樣高端的人才,在研究院還有很多。目前研究院已匯聚形成300多人的高水平科研隊伍,其中國家級人才28人。

不僅如此,研究院還形成雙聘北航專家和屬地人才優勢互補,打造國際青年學者“錢江論壇”品牌,獲批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目前累計在站博士后近百名。20余人次博士后獲資助,2支團隊入選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浙江省代表隊并獲銀獎1項。

與此同時,人才培養多模式并行。比如,掛牌建設“北航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依托院內平臺科研力量和區域優勢企業資源,開展研究生科學研究、項目實踐、創新創業等工作。比如,與北航試點開展工程博士、非全日制碩士生培養工作,連續三年定向招收工程博士,招收軟件工程杭州專項研究生班。再比如,啟動本科生“社會課堂”的建設工作,服務北航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目前,這里有400余名研究生在研究院開展實習實踐,在未來3-5年,預計有超過1000名研究生(50%博士生)在研究院開展實習實踐。”鄧元說。

產學研用124項合作

前不久,在“數字安全@數字中國”2023西湖論劍·數字安全大會上,研究院的“空天地”一體化應急保密通信系統創新研究平臺《杭州城市大腦濱江平臺基礎能力平臺密碼應用案例》,榮獲“2022年度杭州商用密碼應用優秀案例”一等獎。

無獨有偶,研究院視覺感知與機器智能研究及應用平臺和行業領軍企業浙江萬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青少年體質健康大數據分析及干預管理系統”,于近期成功入選為智能體育典型案例。

兩則案例是研究院大力推進“產學研用”的真實寫照。研究院在堅持科技創新的同時,加快成果轉化的腳步,推動與當地企業的精準鏈接和深度合作,為濱江區高新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從成果看,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現已形成一批以“心磁圖儀”“國產機器人操作系統與控制器”“室內毫米波智能感知技術與芯片”“無源無線溫度智能監控系統”等為典型代表的一系列示范應用成果,相關技術已應用到了智能安防、智能家居、信息安全、食物計算等場景中。并與領域領先企業共建17個聯合實驗室或聯合研發中心,依托聯合實驗室簽署企業合作項目124項,累計合同金額7331.9萬元。。

“其實,像這樣的校地合作,放眼全國還有很多,但各有特點,基本是根據區域優勢和產業結構因地制宜,而我們研究院的優勢,在于‘創新’‘轉化’兩手抓。”鄧元說,跟傳統高校不同,研究院的創新在于“關鍵技術”;和企業轉化產品也不同,研究院轉化的是“技術群”。

目前,研究院初步形成六個具有特色的優勢信息技術集群,包括“極弱磁量子精密測量與應用”“新型智能材料、芯片與智能微系統”“工業大數據及機器人智能系統 ”“空天地多維信息融合智能感知與無人系統”以及“主動健康與老齡健康關鍵技術及裝備”“區塊鏈與信息安全技術”。

行而不輟,繼往開來?! ?/p>

新一輪的簽約不僅意味著“再續前緣”,更是“重新出發”。接下來,研究院將繼續圍繞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網絡空間與安全研究中心、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研究中心、綜合交通大數據研究中心、微電子與信息材料研究中心、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研究中心六大研究中心,進一步深化合作,建成科技創新和產業支撐雙強的“啞鈴型”新型研發機構,打造新型研發機構樣板和校地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