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財政決算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調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數214.6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數167.80億元(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5億元)。決算情況如下:
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算情況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4.65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0%,增長5.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主要項目決算情況為:
增值稅65.10億元,為調整預期的98.9%,下降0.9%;企業所得稅58.65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0.4%,增長28.1%;個人所得稅43.67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1.1%,下降5.8%。(詳見附表一)
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決算情況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7.75億元。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2.42億元,為調整預算的98.1%,增長8.8%;省市轉移支付支出35.33億元。重點支出項目決算情況為:
教育支出30.98億元,比上年增長14.7%。
科學技術支出4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6.5%。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3.65億元,比上年增長1.4%。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37億元,比上年增長5.8%。
衛生健康支出9.9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7%。
城鄉社區支出29.89億元,比上年增長14%。
農林水支出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詳見附表二)
3、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按現行財政體制結算,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4.65億元,加上稅收返還1.73億元,上級補助38.08億元,新增一般債券2億元、再融資一般債券4.70億元,調入資金780萬元,上年專項結轉12.67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74億元,收入合計278.6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7.75億元,上解省市支出90.35億元,區域間轉移支付8320萬元,債務還本支出4.84億元,結轉下年專項支出9.30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58億元,支出合計278.65億元。實現收支平衡。(詳見附表七)
2022年年初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余額6.15億元,年中動用4.74億元,年末按規定補充5.58億元,年末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結余6.99億元。
4、“三公”經費情況
2022年區級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合計766.26萬元,較2021年下降12.4%。其中:因嚴格執行過緊日子要求及疫情原因,因公出國(境)費用0萬元,同比下降100%;公務接待費32.93萬元,同比下降49.7%;公務用車購置費329.07萬元,同比下降18.1%;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404.26萬元,同比下降0.6%。(詳見附表十二)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調整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數117.81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數118.91億元(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11.55億元)。決算情況如下:
1、政府性基金收入決算情況
政府性基金收入114.01億元,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06.67億元,為調整預期的96%,主要收入項目決算情況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00.27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2.69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00萬元、污水處理費收入7609萬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2.92億元;省市基金補助7.34億元,包括政府專項債券收入6.72億元、轉移支付收入6222萬元。
上級體制結算補助2.73億元。(詳見附表十三)
2、政府性基金支出決算情況
政府性基金支出114.29億元,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07.07億元(主要為土地出讓金支出 100.57 億元),為調整預算的96%;省市轉移支付支出7.22億元,其中政府專項債券收入安排的支出6.72億元。
區級主要支出項目決算情況為:政府投資項目35.37億元、村級留用地開發補助9.06億元、化解債務42.53億元、征地拆遷及管理14.08億元、土地治理和管護2083萬元、債券利息及發行費1.10億元、國有企業資本金2.52億元等;政府債券安排的支出6.72億元,主要用于安置房建設及學前教育工程建設。(詳見附表十四)
3、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按現行財政體制結算,政府性基金收入114.01億元,體制結算補助2.73億元,上年結余5415萬元,收入合計117.29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14.29億元,調出452萬元,結轉下年支出2.95億元,其中省市專項結轉2.90億元,支出合計117.29億元。實現收支平衡。(詳見附表十六)
(三)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調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期數1092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數764萬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328萬元。決算情況如下: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092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764萬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328萬元,均為調整預期(預算)100%。(詳見附表二十一、二十二)
國有資本經營收支相抵,結余為零。
(四)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收入預期1.83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預算9900萬元。決算情況如下: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98億元,上年結余4.31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9689萬元,年末滾存結余5.32億元。(詳見附表二十三、二十四)
(五)地方債務預算執行情況
經杭州市財政局和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2022年年初債務限額124.88億元,當年新增債務限額8.72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務限額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6.72億元),年底債務限額133.6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58.26億元、專項債務限額75.34億元),新增債務主要用于道路建設、安置房建設及學校建設。另列入市統計口徑但應由我區償還的土儲債16億元。(詳見附表九、十八)
2022年年初實際債務余額124.81億元(已還本650萬),當年新增債務13.42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務2億元、再融資一般債務4.7億元、專項債務6.72億元),當年還本4.84億元(全部為一般債務),年底債務余額133.4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58.06億元、專項債務余額75.34億元)。(詳見附表十、十九)
上述財政決算(草案)已經市財政局決算審核,并已通過區審計部門審計,現提請人大常委會審查。
二、2023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完成財政總收入275.78億元,增長11.2%;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3.94億元,為年度預期的63.3%,增長16.9%。(詳見附表二十七)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5.37億元,增長3%,為年度預算的55.9%。(詳見附表二十八)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執行情況
政府性基金收入51.35億元,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收入39.53億元,為年度預期的35.7%。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7.59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422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08億元、污水處理費收入3382萬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4860萬元;省市基金補助11.82億元,包括轉移支付收入7.09億元、政府專項債券收入4.73億元。
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41.18億元,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38.41億元,為年度預算的34.6%。重點支出主要用于政府投資項目27.86億元、征地拆遷支出1.38億元、償還貸款和利息8.79億元、債券利息1.26億元、街道(村)開發補助9208萬元、土地治理384萬元。(詳見附表二十九)
(三)國有資本經營收支執行情況
完成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00萬元,為年度預期的11.6%。國有資本經營支出0萬元。(詳見附表三十)
(四)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執行情況
完成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02億元,為年度預期的50.8%,完成養老保險基金支出8400萬元,為年度預算的80%。(詳見附表三十一)
(五)地方債務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年初預計我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48.60億元(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5億元),其中一般債務60.26億元(當年新增限額2億元),專項債務88.34億元(當年新增限額13億元)。新增限額以省市財政部門批準下達為準,并依法編制調整預算報區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
2023年上半年實際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務1億元,專項債務4.73億元,上半年實際債務限額139.33億元(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限額59.26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80.07億元),實際債務余額139.13億元(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債務余額59.06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余額80.07億元)。(詳見附表三十二)
(六)財政運行主要特點
1、全力確保財政收支高質量運行。進一步強化“主動理財”意識,錨定收支目標,想方設法破解難題,有效穩定收支運行。一是收入組織不斷加強。深化與稅務等部門協同,及時預判財政收支走勢和風險,精準把握組織收入的力度與節奏,確保完成收入增長目標。上半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75.78億元,增長11.2%,為年初預期的61.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3.94億元,增長16.9%,增幅位列全市第四、主城區第一,為年初預期的63.3%,超序時進度13.3個百分點。二是支出結構持續優化。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對“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等一般性項目實行預警管理,大力壓減行政性開支,做到應壓盡壓;對重大民生項目支出實行綠色通道保障,投入只增不減。2023年一般性支出預算壓減10.35億元,民生支出預算增長18.3%,壓減支出全部統籌支持重點領域發展。三是財政運行平穩有序。加強庫款管理,結合月度財政收支情況,精準測算國庫和財政專戶、賬戶資金,實時分析庫款保障水平,守住庫款安全底線,確保財政收支平穩運行。今年以來我區庫款保障系數一直在0.3到0.8的安全區間值內,在省財政廳關于各市縣財政運行分析一季度考核情況晾曬中,我區考核分數與麗水市本級位居全省并列第一。
2、聚力發揮財政支撐保障作用。優化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必要支出強度,更大力度推動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共富示范和亞運保障。一是推進產業扶持政策提質增效。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積極“放水養魚”,按照“能快則快、能早則早”的原則,優先兌付國高企認定獎勵、瞪羚企業政策資助等一批惠企數量廣、金額較大的政策,重點保障杭州市高層次人才獎勵、應屆畢業生補貼等人才培育政策,讓企業和人才有明顯獲得感。上半年累計撥付惠企產業資金36.67億元,惠及企業4116戶次,其中區本級資金29.88億元,預算執行率60%,規模與進度均為近3年最高水平。二是保障推動共富示范。在養老方面,完善養老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支持探索全國首例“多代同樓”養老服務項目,加快養老服務提檔升級,2023年安排養老服務體系項目預算資金5006萬元,較上年增長34.7%。在育幼方面,以入選省級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務試點為契機,探索建立普惠托育服務保障機制,2023年預計投入552萬元支持做優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加快普惠型托育機構和社區嬰幼兒成長驛站建設,全省創新建設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累計建成4家。在就業方面,完善就業財政幫扶機制,2023年安排1447萬元預算資金支持構建高質量就業創業體系。在區域協作方面,2023年安排幫扶資金2.23億元,支持與杭州市桐廬縣、溫州泰順縣、四川朝天區等地區縣協作、山海協作、對口幫扶,推進“濱泰科技園”產業基地、吉浙合作大廈建設,引導支持企業開展產業合作、勞務協作和消費幫扶。三是服務保障亞運攻堅。聚焦亞運籌辦、城市治理等重點任務,統籌調度資源資金,支持打造“國際濱江·亞運核心”城市金名片,投入11.31億元全力保障亞運場館、重點道路改造、城市“微更新”等項目建設。強化亞運經費保障,2023年明確有預算需求的亞運經費3.90億元,其中已撥付1.3億元。
3、有效優化財政資金管理機制。聚焦“打贏經濟翻身仗”,優化產業資金管理機制,加快債券資金撥付進度,抓好直達資金高效落地,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地見效。一是建立政策兌現閉環管理機制。依托信息化建設精準宣傳政策,優化資金兌付方式,切實提高政策兌現效率。實施產業資金年度使用計劃報備,建立兌付效率季度通報機制,按季對各部門產業扶持資金預算執行進度進行點對點通報督促。深入推進數字化改革,充分利用產業扶持綜合管理系統、經濟治理大數據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兌付資金“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閉環管理。二是用足用好政府債券資金。高質量做好政府債券項目篩選申報,爭取2023年政府債券額度14.27億元,其中一般債券1億元、專項債券13.27億元。每周跟蹤專項債項目建設進度與資金支出進度,壓實項目單位主體責任,最大限度加快債券資金支出。一季度我區專項債券資金使用進度位居全省第一,截至6月底專項債券實際支出進度93%。三是高效撥付“兩直”資金。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做到“專崗專責,定期通報”,逐筆記錄直達資金的分配、撥付進度,并依托直達系統監管平臺,確保直達資金預警信息處理率100%。截至6月底,我區收到2023年度兩直資金6.64億元,完成分配率100%,支出率98.8%,居全省前列。
4、大力推進財政國資領域改革攻堅。以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為牽引,深入激發國有企業市場活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全力助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一是持續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制定《2023年度國有企業改革“1530”攻堅行動方案》,以“業、人、資、融、數”五個關鍵點為抓手,形成30項改革任務清單。制定2023年度區直接監管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指標,探索試點競爭類二級國企的薪酬與業績考核掛鉤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鼓勵競爭類二級國企在保安、物業、市政管養等方面拓展市場化經營性業務,區擔保公司落地市場化擔保業務4單、合計金額4654萬元;高新物業公司中標接管西興街道濱康一苑、濱康二苑物業管理,合同產值近400萬。推動國企積極參與重大產業、村級留用地統籌開發、工業園區提升改造、亞運保障等重點項目建設,主力軍作用日益明顯。盤活存量資產,提出我區停車場特許經營權以無形資產作價方式無償注入區屬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的方案,預計盤活資金約20億元。截至2023年6月底,區屬國企資產總額達98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9.4億元,分別較改革前增長24%、72%。二是加快推進街道財政體制改革。調研兄弟城區街道財政體制情況,學習借鑒相關經驗,召開街道財政體制改革工作推進會,與區內街道溝通磋商,探討街道財政體制改革方向。依托經濟治理數據大平臺和“金稅三期”數據平臺,全面梳理全區企業稅收劃片范圍,按照平臺、街道屬地管理原則,重新劃分企業管理級次,明確企業服務主體,搭建服務橋梁,打造便捷高效營商環境。三是全面深化績效管理改革。重塑績效指標體系,按“共性財政管理+個性履職效能”,初步建成七大分類的部門整體績效指標體系。完善績效管理機制,優化代表委員參與機制。深化部門協同聯動,首次開展聯合審評,會同區科技局、區審計局共同推進產學研平臺項目審計與績效評價。加快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數字化應用,首次實現部門預算項目績效管理全過程線上全覆蓋。
5、建立健全財政風險防控體系。統籌發展與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嚴肅財經紀律,提升監督效能,著力防范財政運行風險。一是防范化解政府隱性債務。統籌財力,積極推進隱性債務化解工作,上半年完成化債8億元,累計完成化債177.20億元,累計政府債務化解率79.37%,隱性債務余額46.05億元。利用“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平臺”,及時準確反映隱性債務變動情況,確保全區國有企業債務納入系統管理。二是加大財政監管力度。健全財政監督體系,在全區組織開展“財會監督年”主題活動。結合今年來財經紀律整治中發現的突出問題,開展財經紀律整治檢查專項行動,規范財經秩序。出臺公款競爭性存放管理辦法,要求區行政事業單位按季填報公款競爭性存放情況。加強政府采購監督,狠抓中小企業預留、預付款、合同及時簽訂公開等各項政策落實,省級營商環境監控中區政府采購指標由落后提升為優秀。三是強化財政內控建設。加強財政資金安全管理,規范預算單位銀行賬戶,嚴格實行財政審批、備案制度。強化銀行賬戶管理與日常財政業務的有機聯系,提高銀行賬戶管理效率,確保財政資金存放和使用安全。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全面加強財政運行管理。會同稅務部門密切關注各項核心經濟指標的增減變化、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實施進度、重點稅源的發展趨勢等,挖掘增量稅收資源,發揮街道平臺協稅護稅作用,確保我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穩健可持續增長,總量在全市排名保四爭三。加強支出管理,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的要求,嚴控“三公”經費和會議費、培訓費,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二)全面保障重點領域支出。統籌做好產業政策兌現工作,持續深化產業資金“月度申報+季度通報”機制,出臺《產業扶持資金撥付流程操作細則》,推動資金兌現更加精準高效。有力擴大政府有效投資,協助做好政府投資計劃年中調整,對接主管部門及建設單位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保障下半年亞運籌辦、城市治理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加快安置房建設。管理好專項債券資金,做好專項債券下半年發行和2024年項目儲備工作,督促項目單位加快支出新增債券資金,推動專項債券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三)全面深化財政國資改革。加快推進二級國企薪酬與業績考核掛鉤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優化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開展行政事業性房產數字化監管工作。推進公務倉數字化建設,建立“線上公物倉”信息平臺,明確公務倉資產目錄。持續推進街道財政體制改革,合理確定街道收入范圍和支出基數,測算激勵方法,構建街道財政體制分成模型,完成街道財政體制改革方案制訂。深化預算績效管理,修訂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梳理規范績效評價工作流程,制定績效目標管理辦法。
(四)全面強化財政風險防控。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引導國企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合理控制債務水平。嚴格政府債券使用管理,督促項目單位依據項目建設進度及時足額支付債券資金,嚴禁擠占、挪用債券資金。夯實財會監督工作,構建部門預算、專項資金、資產債務等“1+N” 監督規程體系,強化財政內控制度建設,健全貫通協同監督機制,嚴肅財經紀律,強化行業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