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貿試驗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一直聚焦“數字自貿區”建設,積極推進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發展。目前,濱江區塊所在行政區內擁有規上數字經濟企業584家,在培育出的69家上市公司中,數字經濟領域上市企業數量占比達80%以上;2022年,濱江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8.9%,總量及占比均為浙江省第一。
浙江自貿試驗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央廣網發 浙江省自貿辦供圖)
為深入貫徹落實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近日,杭州高新區(濱江)發布了《2023年杭州高新區(濱江)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重點工作任務》,堅定“數字經濟第一區”總目標,按照“往‘高’攀升、向‘新’進軍、以‘融’提效”的總方向,全面落實“1248”行動計劃,2023年力爭全年數字經濟營業收入和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5000億元和1800億元,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75%以上,領跑浙江省、影響全國的“數字經濟第一區”地位進一步彰顯。
高水平建設數字經濟策源地。以創新競未來,持續優化提升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加強數字科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建設創新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力爭2023年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不少于30項、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不少于100家。
高質量建設數字人才集聚地。以人才蓄勢能,實施人才新政,堅持全球引才和本土人才國際化并重,協同人才培養,優化人才環境,力爭全年引進各類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50名以上、優質區級海外人才項目50個。
高能級建設數字產業先行區。以產業強動能,圍繞五大生態圈,以“鏈長制工作”為抓手,以打造“中國視谷”等標志性成果為路徑,做強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智能物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綠色能源產業規模分別超5000億元、2200億元、340億元、150億元。
高標準建設數字化方案輸出地。以智造立標桿,重點聚焦數字化改造服務商,打造“大腦+工廠”服務供給地,推進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力爭2023年新增產業數字化服務商50家、新建未來工廠5家。
高起點建設“中國數谷”。以數據創價值,高標準推進“中國數谷”建設,高質量推動數字貿易發展,高效率推進數字制度先試,加快國家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探索開展數據跨境安全合規等試點。
圍繞高品質建設數字社會實驗區。以場景釋潛力,積極發展動漫、網絡視聽等數字內容產業,鼓勵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核心關鍵技術,構建虛實融合的視聽應用場景、沉浸式數字生活消費場景等,推動視覺智能、智能交通等技術在亞運的融合應用。
浙江自貿試驗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一直聚焦“數字自貿區”建設,積極推進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發展。目前,濱江區塊所在行政區內擁有規上數字經濟企業584家,在培育出的69家上市公司中,數字經濟領域上市企業數量占比達80%以上;2022年,濱江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8.9%,總量及占比均為浙江省第一。
浙江自貿試驗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央廣網發 浙江省自貿辦供圖)
為深入貫徹落實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近日,杭州高新區(濱江)發布了《2023年杭州高新區(濱江)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重點工作任務》,堅定“數字經濟第一區”總目標,按照“往‘高’攀升、向‘新’進軍、以‘融’提效”的總方向,全面落實“1248”行動計劃,2023年力爭全年數字經濟營業收入和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5000億元和1800億元,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75%以上,領跑浙江省、影響全國的“數字經濟第一區”地位進一步彰顯。
高水平建設數字經濟策源地。以創新競未來,持續優化提升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加強數字科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建設創新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力爭2023年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不少于30項、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不少于100家。
高質量建設數字人才集聚地。以人才蓄勢能,實施人才新政,堅持全球引才和本土人才國際化并重,協同人才培養,優化人才環境,力爭全年引進各類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50名以上、優質區級海外人才項目50個。
高能級建設數字產業先行區。以產業強動能,圍繞五大生態圈,以“鏈長制工作”為抓手,以打造“中國視谷”等標志性成果為路徑,做強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智能物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綠色能源產業規模分別超5000億元、2200億元、340億元、150億元。
高標準建設數字化方案輸出地。以智造立標桿,重點聚焦數字化改造服務商,打造“大腦+工廠”服務供給地,推進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力爭2023年新增產業數字化服務商50家、新建未來工廠5家。
高起點建設“中國數谷”。以數據創價值,高標準推進“中國數谷”建設,高質量推動數字貿易發展,高效率推進數字制度先試,加快國家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探索開展數據跨境安全合規等試點。
圍繞高品質建設數字社會實驗區。以場景釋潛力,積極發展動漫、網絡視聽等數字內容產業,鼓勵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核心關鍵技術,構建虛實融合的視聽應用場景、沉浸式數字生活消費場景等,推動視覺智能、智能交通等技術在亞運的融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