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迅科技是一家由歸國留學人員創立的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創辦之初,公司無實物資產,曾經有過比較困難的階段。但好在難題并沒有困擾很久。”2021年起,濱江通過股權直投方式向企業累計提供了2500萬元資金支持,在其發展關鍵階段,伸出了援手。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企業如何從一顆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其中,既需要企業自身創新發展,亦離不開政府的一路扶持。近年來,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濱江以金融賦能產業的步伐不斷提速,這根“金杠桿”正撬動著更多資源。
扶持產業發展
做“金融造夢師”
據了解,截至目前,區產業基金累計對外投資項目89個,認繳規模116億元,其中合作基金45只,基金總規模326億元,區產業基金認繳規模72億元;股權直投項目44個,區產業基金認繳規模44億元。
結合有關工作專報,記者發現,政府產業基金“押寶”極具目標性,投資方向的“精細”讓“金杠桿”的成色格外出彩。細觀全區89個產業基金對外投資項目,不難發現投資方向主要圍繞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等杭州市五大產業生態圈建設,以及“一園三谷五鎮”建設等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部署。
區高新金投集團副總經理嚴麒舉例說,比如聚焦中國視谷、中國數谷、國際零磁科學谷“三谷”建設,全面布局了“一谷一基金”,全力支持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數字經濟發達、高新產業集聚是濱江的區域特色,我們希望通過產業基金搭建起‘政金企’的溝通橋梁,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助力打造全區先進產業集群。”
杭州雷世科技有限公司取得的創新發展便是濱江產業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家毫米波智能感知領軍型創新企業,由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專家團隊共同創立。今年,在產業基金的借力下,促成了其與德施曼新品深入合作。“或許將解決智能門鎖行業‘續航短’痛點,開啟低功耗安防新篇章。”嚴麒欣喜地表示。
多級基金聯動
發揮“四兩撥千斤”效能
交流中,記者對兩位“優等生”——泰鯤基金和視谷基金的印象格外深刻。
泰鯤基金成立于2021年,是區產業基金、區內上市公司泰格醫藥和杭州產投三方共同設立的合作子基金。“泰鯤基金主要專注于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及大健康領域投資,對外投資項目有134個。”嚴麒透露,目前已投出綠竹生物、民祥醫藥等上市公司,以及22家專精特新企業,同時也招引了7家企業落地濱江。
相較于泰鯤基金,視谷基金資歷尚淺,但潛力不容小覷。它是杭實集團聯合濱江、蕭山兩區,在2023年共同發起設立的圍繞中國視谷全產業鏈體系進行戰略配置的投資基金,總規模30億。短短一年,該基金已與西湖煙山、當紅齊天等7個項目簽約,其中返投項目3個,金額達6800萬元。
截至三季度末,泰鯤基金、視谷基金等45只合作子基金,累計對外投資124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超570億元,實現近5倍杠桿效應。
除合作子基金外,直接投資的方式也在發揮著“撬動力”。
“以前,我們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與外部專業機構合作設立子基金上,利用引導撬動社會資金的方式進行產業基金運作。近幾年,我們選擇親自下場的頻次在增加。”在嚴麒看來,政府產業基金直接投資有兩個重點方向,一是投向早期硬科技項目,填補市場化投資機構的真空區域,二是緊盯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的鏈主企業,快速提升全區產業能級,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今年,政府產業基金也被賦予了更多的任務。”在產業基金領域“蹚行”了十余年的嚴麒說,推動招商引資由被動“政策招商”向主動“資本招商”良性轉變,或許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政府產業基金發展的主旋律。“這是一場挑戰,也將是一次機遇。”
朗迅科技是一家由歸國留學人員創立的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創辦之初,公司無實物資產,曾經有過比較困難的階段。但好在難題并沒有困擾很久。”2021年起,濱江通過股權直投方式向企業累計提供了2500萬元資金支持,在其發展關鍵階段,伸出了援手。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企業如何從一顆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其中,既需要企業自身創新發展,亦離不開政府的一路扶持。近年來,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濱江以金融賦能產業的步伐不斷提速,這根“金杠桿”正撬動著更多資源。
扶持產業發展
做“金融造夢師”
據了解,截至目前,區產業基金累計對外投資項目89個,認繳規模116億元,其中合作基金45只,基金總規模326億元,區產業基金認繳規模72億元;股權直投項目44個,區產業基金認繳規模44億元。
結合有關工作專報,記者發現,政府產業基金“押寶”極具目標性,投資方向的“精細”讓“金杠桿”的成色格外出彩。細觀全區89個產業基金對外投資項目,不難發現投資方向主要圍繞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等杭州市五大產業生態圈建設,以及“一園三谷五鎮”建設等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部署。
區高新金投集團副總經理嚴麒舉例說,比如聚焦中國視谷、中國數谷、國際零磁科學谷“三谷”建設,全面布局了“一谷一基金”,全力支持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數字經濟發達、高新產業集聚是濱江的區域特色,我們希望通過產業基金搭建起‘政金企’的溝通橋梁,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助力打造全區先進產業集群。”
杭州雷世科技有限公司取得的創新發展便是濱江產業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家毫米波智能感知領軍型創新企業,由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專家團隊共同創立。今年,在產業基金的借力下,促成了其與德施曼新品深入合作。“或許將解決智能門鎖行業‘續航短’痛點,開啟低功耗安防新篇章。”嚴麒欣喜地表示。
多級基金聯動
發揮“四兩撥千斤”效能
交流中,記者對兩位“優等生”——泰鯤基金和視谷基金的印象格外深刻。
泰鯤基金成立于2021年,是區產業基金、區內上市公司泰格醫藥和杭州產投三方共同設立的合作子基金。“泰鯤基金主要專注于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及大健康領域投資,對外投資項目有134個。”嚴麒透露,目前已投出綠竹生物、民祥醫藥等上市公司,以及22家專精特新企業,同時也招引了7家企業落地濱江。
相較于泰鯤基金,視谷基金資歷尚淺,但潛力不容小覷。它是杭實集團聯合濱江、蕭山兩區,在2023年共同發起設立的圍繞中國視谷全產業鏈體系進行戰略配置的投資基金,總規模30億。短短一年,該基金已與西湖煙山、當紅齊天等7個項目簽約,其中返投項目3個,金額達6800萬元。
截至三季度末,泰鯤基金、視谷基金等45只合作子基金,累計對外投資124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超570億元,實現近5倍杠桿效應。
除合作子基金外,直接投資的方式也在發揮著“撬動力”。
“以前,我們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與外部專業機構合作設立子基金上,利用引導撬動社會資金的方式進行產業基金運作。近幾年,我們選擇親自下場的頻次在增加。”在嚴麒看來,政府產業基金直接投資有兩個重點方向,一是投向早期硬科技項目,填補市場化投資機構的真空區域,二是緊盯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的鏈主企業,快速提升全區產業能級,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今年,政府產業基金也被賦予了更多的任務。”在產業基金領域“蹚行”了十余年的嚴麒說,推動招商引資由被動“政策招商”向主動“資本招商”良性轉變,或許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政府產業基金發展的主旋律。“這是一場挑戰,也將是一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