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位于濱蕭特別合作園的“視谷之窗”產業綜合體(以下簡稱“視谷之窗”)開工,不僅是高新區(濱江)“一區多園”合作模式的重要成果,是高標準建設“中國視谷”窗口園區的重要舉措,也是濱江和蕭山合作共建、產業共育、生態共融的重要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是全省首個“工業4.0+工業上樓3.0”項目。
何為“工業上樓3.0”?
“工業上樓”,即把平面的工廠升級成“立體工廠”乃至“摩天工廠”,是推動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的一個重要舉措。
“視谷之窗”也采用“工業上樓”模式,實現了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但和以往不同,該項目是“工業上樓3.0”。
所謂“工業上樓3.0”,是根據“工業上樓”的發展成熟度,分成的不同階段和模式。“工業上樓1.0”指的是“多層廠房”,容積率1.0-2.0,主要以2-3層的傳統多層廠房為主要模式,適應所有類型生產要求,但建造成本低,而土地消耗大成本高,無法滿足發達城市產業土地需求。
“工業上樓2.0”指的是“高層廠房”,容積率3.0-4.0,主要以8-10層的高層廠房模式,低樓層適用生產,高樓層僅適用研發辦公,研發比例過高,導致三層以上空置現象嚴重,同時由于貨運無明顯分區,需要從首層運往其他各層,貨運效率較低。
所以,此次“視谷之窗”參考的是“工業上樓3.0”版本,即“多首層高層廠房”。具體而言,就是低層廠房采用雙首層設計,在1-4層設置了環形坡道,貨車可以通過坡道直接開進生產廠房。如此一來,便可大大提高貨運效率和便利性。
當然,4層可以作為首層使用,也意味著對層高和承重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研發樓單層層高4.5-6米,樓上承重可達0.5-0.8噸/㎡,但作為首層的4層層高6.6米,承重1.2噸/㎡。
如何打造“視谷之窗”?
“視谷之窗”產業綜合體分東、西兩個區塊,通過兩條空中連廊貫通。
西區塊是物聯網產業園,為丙類、丁類廠房,標準模塊為2000-3000㎡、標準層層高5.4米、承重0.8噸/㎡。東區塊是增材制造產業園,為丙類廠房,標準模塊為2000-3000㎡、標準層層高5.4米、承重1-1.2噸/㎡。從功能布局上看,可承載研發、小試、中試和產業化等不同發展階段。
園區設置了定制化廠房,部分廠房可根據企業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優化設計參數,以實現“定制招商”。
不僅如此,園區以生產集約化和服務立體化為設計理念,西區塊總安裝容量1萬千伏安,東區塊總安裝容量1.6萬千伏安,保障園區用電需求;園區規劃公交場站、餐廳、健身房等,保障員工生活出行;同時預留較高標準的展廳空間,保障“中國視谷”展廳和企業展廳需求。
據了解,項目投產后,將作為全市視覺智能產業重要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面向新一輪產業變革前沿,按照“三層七端多元”總體布局,全面夯實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三層”支撐,主攻數字安防、工業視覺、智能網聯車、醫學影像等“七端”應用方向,著力拓展未來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未來化“多元”領域,儲備和落點一批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標志性產業項目。
2月22日,位于濱蕭特別合作園的“視谷之窗”產業綜合體(以下簡稱“視谷之窗”)開工,不僅是高新區(濱江)“一區多園”合作模式的重要成果,是高標準建設“中國視谷”窗口園區的重要舉措,也是濱江和蕭山合作共建、產業共育、生態共融的重要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是全省首個“工業4.0+工業上樓3.0”項目。
何為“工業上樓3.0”?
“工業上樓”,即把平面的工廠升級成“立體工廠”乃至“摩天工廠”,是推動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的一個重要舉措。
“視谷之窗”也采用“工業上樓”模式,實現了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但和以往不同,該項目是“工業上樓3.0”。
所謂“工業上樓3.0”,是根據“工業上樓”的發展成熟度,分成的不同階段和模式。“工業上樓1.0”指的是“多層廠房”,容積率1.0-2.0,主要以2-3層的傳統多層廠房為主要模式,適應所有類型生產要求,但建造成本低,而土地消耗大成本高,無法滿足發達城市產業土地需求。
“工業上樓2.0”指的是“高層廠房”,容積率3.0-4.0,主要以8-10層的高層廠房模式,低樓層適用生產,高樓層僅適用研發辦公,研發比例過高,導致三層以上空置現象嚴重,同時由于貨運無明顯分區,需要從首層運往其他各層,貨運效率較低。
所以,此次“視谷之窗”參考的是“工業上樓3.0”版本,即“多首層高層廠房”。具體而言,就是低層廠房采用雙首層設計,在1-4層設置了環形坡道,貨車可以通過坡道直接開進生產廠房。如此一來,便可大大提高貨運效率和便利性。
當然,4層可以作為首層使用,也意味著對層高和承重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研發樓單層層高4.5-6米,樓上承重可達0.5-0.8噸/㎡,但作為首層的4層層高6.6米,承重1.2噸/㎡。
如何打造“視谷之窗”?
“視谷之窗”產業綜合體分東、西兩個區塊,通過兩條空中連廊貫通。
西區塊是物聯網產業園,為丙類、丁類廠房,標準模塊為2000-3000㎡、標準層層高5.4米、承重0.8噸/㎡。東區塊是增材制造產業園,為丙類廠房,標準模塊為2000-3000㎡、標準層層高5.4米、承重1-1.2噸/㎡。從功能布局上看,可承載研發、小試、中試和產業化等不同發展階段。
園區設置了定制化廠房,部分廠房可根據企業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優化設計參數,以實現“定制招商”。
不僅如此,園區以生產集約化和服務立體化為設計理念,西區塊總安裝容量1萬千伏安,東區塊總安裝容量1.6萬千伏安,保障園區用電需求;園區規劃公交場站、餐廳、健身房等,保障員工生活出行;同時預留較高標準的展廳空間,保障“中國視谷”展廳和企業展廳需求。
據了解,項目投產后,將作為全市視覺智能產業重要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面向新一輪產業變革前沿,按照“三層七端多元”總體布局,全面夯實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三層”支撐,主攻數字安防、工業視覺、智能網聯車、醫學影像等“七端”應用方向,著力拓展未來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未來化“多元”領域,儲備和落點一批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標志性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