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組織管理機構
為了在工程施工中有效協調各施工段面的工作,優質、快速地完成工程施工,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本單位將結合以往同類工程實施經驗,將在工程現場成立施工項目部,在施工中負責總體對外協調,并及時處理建設、監理、設計等單位提出的相關問題。
項目部設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技術負責人各一名,下設技術科、工程施工科、資料科、質量安全管理科、材料設備科及辦公室五科一室。各職能科室充分發揮組織、指揮、監督、檢查職能,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2、職責
(一)、項目經理室
1、代表公司履行對業主合同的責任;
2、代表公司執行對分項工程合同的責任;
3、執行公司對本工程下達的指標;
4、依據公司對項目的財務、材料、人事、機械、工程等各項規定,處理工程進行中的日常事務;
5、負責項目人事組織和調配,向公司提出人員增減計劃;
6、領導制訂施工計劃,審定各種施工方案,并負責督促實施;
7、主持項目定期的工作會議;
8、對重要文件的審定或簽發;
9、考核職工及施工隊伍的表現,審批管理人員的請假;
(二)、技術科
1、在項目經理的配合下,編制每月、每段施工工作計劃,并及時調整施工方法,調整施工力量;
2、施工上必須及時解決的事項;
3、督促記錄施工過程中一切原始資料,做好施工日記;
4、預審圖紙,提出圖紙上不明確或有差異的問題;
5、主持每天與施工員的碰頭會,及時解決施工上存在的問題;
6、編制并審核施工方案;
7、審核圖紙與實際施工的差異,并及時與項目經理和施工員溝通。
(三)、資料科
1、負責工程資料的收集、整理,并按規定編寫施工資料,直至竣工后備案。建立資料檔案管理制度,做到查閱,借閱有登記。
2、做好現場各類文件的收發記錄,保證整個項目部中的所有文件都能做到有據可查。
3、做好施工全過程中的各項信息管理工作。
(四)、測量科
1、負責交樁復測,檢查施工放樣和施工質量。
2、負責整個工程的測量、放樣及復核工作。
3、收發和保管工程技術資料、聯系單和文件,協助監理工程師隱檢驗收,填寫施工資料,編制竣工資料。
(五)、質量安全科
1、負責工地原材料、配合比及砼工作、砂漿試塊試驗的送樣工作,并負責及時收集試驗資料。保證進入工地的原材料及半成品必須通過質量檢驗。
2、對試驗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統計匯總,對工程試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匯報項目技術負責人,并提出建議和報告。
3、負責對現場試驗儀器進行保養和維護,定期對試驗儀器進行清理、檢驗,并要求無關人員不得隨意碰動儀器,保證儀器處于正常狀態。
4、做好施工現場的安全工作,對有危險源的位置,標識警示標識;
5、對工人做好安全教育,發放勞保用品,監督施工人員是否有違規作業現象,檢查人員上崗證等工作;
6、負責施工現場的安全文明施工工作。
(六)、工程科
1、熟悉各分段內的圖紙,了解工作章程,按圖施工,按章工作,抓好進度、質量、安全;
2、編排分層進度計劃;
3、在技術負責人的指導下,具體處理工程進行中的問題;
4、安排使用和檢查督促的工作;
5、協調各工種的交叉施工,填寫物料需求表;
6、每日的施工日記。
(七)、材料設備科
1、按施工場地規劃平面圖堆放材料,進場前與項目經理聯系;
2、進場材料必須按樣板驗收,對數量、規格、種類要認真核對,對材料必須逐件逐條量度;
3、按公司要求搞好物料報耗工作;
4、負責保管貴重材料和易潮變質材料;每月對材料進行盤點;
5、每月核對進場材料數及材料付款情況。
(八)、綜合辦公室
1、負責勞資人事、后勤服務、治安保衛。
2、當好項目經理的管理助手,參與經理部日常管理工作。
3、對內制訂各項管理制度,起草有關文件,對來文及時進行處理。
4、負責勞動力的調配,職工工資、獎金分配,各類文件建檔及人事檔案管理。對外負責聯系、接待,做好工地周邊治安聯防及工地保衛工作,負責后勤生活服務管理工作。
3、環境管理措施
3.1 環境管理目標
本公司將嚴格控制現場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排放,控制揚塵、減小噪聲,確保不發生管線損壞事故,確保在施工影響區域的環保標準達到ISO14000系列標準,并符合城市環保要求,施工期間實現“零投訴”、“零污染”的環保目標。
本公司將嚴格執行國家、地方政府及建設單位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定,貫徹“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三廢”按規定排放,確保工程所處環境不受污染。
3.2 環境因素識別
環境因素:“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要素。”在其基本意義上等同于環境問題,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
各部門在自身管理或職能活動中,直接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各種行為,如日常辦公活動中各種辦公用品的消耗、污水排放等。
外部環境因素
(1)各企事業單位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直接造成的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各種行為,如各種污染排放過程、資源能源消耗過程、潛在或緊急情況時發生的各種災害性事故等
(2)供方或承包方在為單位提供各種服務過程中,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各種行為。
(3)公司以外有關方面,如臨近區域的污染物通過排放轉移對本區域環境造成影響的過程。
3.3 環境管理措施
在本項目的施工過程中會產生粉塵、廢水、廢泥漿、噪聲、固體廢棄物等,如果處理不當,會引起當地區域性環境的惡化,給居民特別是沿線居民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不便。針對本工程的實際情況,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強法規宣傳與職工教育
切實執行國家及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規和法令。定期對職工進行培訓,宣傳環保政策和環保知識,強化職工的環保意識,使保護環境成為參建職工的自覺行為,將工程對當地環境帶來的危害減低到最小程度。
(二)做好文物古跡保護工作
施工前先根據設計平面位置,對擬建工程范圍內進行摸底調查,一旦發現有文物古跡,及時向監理、業主匯報,尋求保護的方法。施工時如發現文物古跡,不得移動和收藏,本公司按有關規定要求保護好現場,防止文物流失,并暫時停止作業,立即報告監理工程。當工程需要借土、棄土時,對現在有的或規劃保護文物遺址,本公司將采取避讓的原則進行地點的選擇。
(三)綠地、林地環境管理措施
本工程按施工平面圖以及本工程的紅線范圍進行施工圍擋封閉隔離,項目施工期間,嚴禁發生以下行為:擅自侵占綠地、林地、或改變用途。擅自折損樹木,在樹旁和綠地、林地傾倒垃圾或有害渣廢水、堆放雜物、借樹搭棚的。故意破壞林木、綠地、園林設施的。屬于古樹名木的一律嚴禁砍伐,不準攀折樹枝,不準剝損樹皮,不準借樹搭棚作業,不準在樹上掛物、敲釘、刻劃。在樹冠直投影兩米的范圍內,不準挖土、堆物、造房、作業。
(四)棄土和生活垃圾的運輸及處理措施
1、在工程開工前5日按規定向區環境衛生管理部門申報建筑垃圾、工程碴土的種類、數量、運輸路線及處置場地等事項,并與碴土管理部門簽訂環境衛生責任書。
2、運輸管理措施
(1)施工單位持碴土管理部門核發的處置證向運輸單位辦理建筑垃圾,工程碴土托運手續;運輸單位不得承運未經碴土管理部門核準處置的建筑垃圾、工程碴土。
(2)運輸建筑垃圾、工程碴土時,應隨車攜帶處置證,接受碴土管理部門的檢查。處置證不準出借、轉讓、涂改、偽造。
(3)運輸車輛應按碴土管理部門會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規定的運輸路線進行運輸。配備專用車輛對運輸沿線進行巡視,發現問題能夠及時處理。
(4)承運單位應將建筑垃圾、工程碴土卸在指定的受納場地,并取得受納場地管理單位簽發的回執,交托運單位送碴土管理部門查驗。各類運輸車輛進入建筑垃圾、工程碴土儲運場地,應服從場地管理人員的指揮,按要求傾卸。
(5)渣土運輸車輛必須是〃三證〃(行駛證、營運證、渣土準運證)齊全的車輛;渣土運輸車輛相關證照須經相關部門〔交管、交通)認可后,報公司批準后方可在本工地使用。
(6)車容車貌整潔,制動系統完好;車輛后欄板的保險裝置完好,并另再增設1付保險裝置,做到雙保險,預防后板崩板;車輛應配置滅火器,以防發生火災時應急;運輸車輛應進行定期檢修,以保持車況的良好。
(7)土方裝卸時,場地必須保持清潔,預防車輪粘帶;車輪出門時,必須對車輪進行沖洗;車輪裝載土方不應超高超載,并應有覆蓋物以防止土方在運輸中沿途揚撒。
(六)施工現場廢水及污水控制管理措施
1、施工排水系統:
根據施工現場排放廢水的水質情況,采用以明溝、集水池為主的臨時3級排放系統。
2、生活污水:
在現場將建立廁所收集糞便污水;固定式廁所設立化糞池。同時派專人維護廁所的清潔,并定期消毒。廁所定期由當地環衛部門上門抽清。食堂設置簡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強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3、運輸車輛清洗廢水:
各類土方、建筑材料運輸車輛在離開施工現場時,為保持車容清洗車輛輪胎及車廂,清洗廢水接入施工現場的臨時排水系統。
4、排水設施維護:
本公司定期對臨時排水設施進行疏通工作。每逢汛期、梅雨期來臨之前都要對下水道及場內各排水系統進行疏通。
(七)施工現場廢氣控制管理措施
1、水泥揚塵控制措施:
根據項目施工特點,盡可能使用商品砼及散裝水泥,減少使用袋裝水泥,以削減使用水泥帶來的環境污染。在散裝水泥罐車下部出口處設置防塵袋,以防水泥散逸。在水泥攪拌過程中,水泥添加作業規范,攪拌設施保持密閉,防止添加、攪拌過程中大量水泥揚塵外逸。
2、施工揚塵控制措施:
對施工現場進行分隔。加強建筑材料的存放管理,各類建材及混凝土拌合處定點定位,禁止水泥露天堆放,并采取防塵抑塵措施,如在大風天氣對散料堆放采用水噴淋防塵。運輸車輛進出的主干道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進行不定期的灑水降塵,保持車輛出入口路面清潔,以減少由于車輛行駛引起的地面揚塵污染。運渣車輛采取措施減少散落,車輛駛出裝、卸場地前,用水將車廂和輪胎沖洗干凈。由于施工產生的揚塵可能影響周圍正常居民生活、道路交通安全的,設置防護網,以減少揚塵及施工渣土的影響。如防護網發生破損,及時對其進行修補。施工現場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臨時儲運場地四周設置2.1m以上且不低于堆土高度的遮擋圍欄,并有防塵、滅蠅和防污水外流等防污染措施。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區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資;特殊情況下需焚燒的,須報當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準。堅持文明施工及裝卸作業,避免由于野蠻作業而造成的施工揚塵。
3、車輛廢氣控制措施:
運輸、施工作業所使用的車輛均通過當年機動車尾氣檢測,并獲得合格證。運輸、施工作業的車輛在離開施工作業場地前,對車輛的輪胎、車廂、車身進行全面清洗,防止泥漿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對外界道路及空氣質量造成污染。裝有建筑材料、渣土等易揚撒物資的車輛,車廂用覆蓋封閉起來,以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揚撒、飄逸,污染運輸沿線的環境。加強對施工機械、運輸車輛的維修保養,禁止以柴油為燃料的施工機械超負荷工作,減少廢氣和顆粒物排放。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搞好施工期周圍道路的交通組織,避免因施工而形成的交通堵塞,減少因此產生的車輛廢氣怠速排放。加強運輸管理,散貨車不得超高超載,避免有可能引起的貨物運輸途中的散落、破損現象。
4、其它廢氣控制措施:
食堂飲食活動產生的油煙氣安裝抽排風裝置,裝置的安裝位置不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油煙氣排放符合當地排放標準。空調設備安裝位置也盡可能考慮周圍環境特定,避免空調設備運行產生的熱氣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實施地下結構作業時,如地下設施在施工過程有可能產生H2S、CH4等有害氣體,而危害作業環境,損害作業人員安全與健康的,按要求實施檢測,記錄監測結果,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加強地下設施的通風效率,保障作業人員健康。
(八)施工現場噪聲及振動控制管理措施
1、噪聲施工申報
除緊急搶險、搶修外,不得在夜間10時至次日早晨6時內,從事打樁等危害居民健康的噪聲建設施工作業。嚴格遵守夜間施工的有關規定。由于特殊原因須在夜間10時至次日早晨6時內從事超標準的、危害居民健康的建設施工作業活動的,必須事先向之江旅游度假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辦理審批手續,并向周圍居民進行公告。
2、施工噪聲及振動的控制
(1)施工噪聲的控制: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對施工期噪聲環境影響提出以下對策措施建議:根據施工項目現場環境的實際情況,合理布置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進出口,空壓機、風鎬、電鋸等高噪聲設備及車輛進出口安置在離居民區域相對較遠的方位,并采取定期保養,嚴格操作規程。合理安排施工機械作業,高噪聲作業活動盡可能安排在不影響周圍居民及社會正常生活的時段下進行。為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將合理安排運輸車輛路徑,進出施工場地安排在遠離居民點的一側。使用商品混凝土,嚴禁施工場地內拌制混凝土。離高噪聲設備近距離操作的施工人員佩戴耳塞,以降低高噪聲機械對人耳造成的傷害。
(2)施工振動的控制:如施工引起的振動可能對周圍的房屋造成破壞性影響,將向周圍居民分發“米字格貼”,避免因振動而損壞窗戶玻璃。
(3)施工運輸車輛噪聲:運輸車輛駛入城市區域禁鳴區域,駕駛員在相應時段內遵守禁鳴規定,在非禁鳴路段和時間每次按喇叭不得超過0.5秒,連續按鳴不得超過3次。加強施工區域的交通管理,避免因交通堵塞而增加的車輛鳴號。
(4)其它噪聲:運輸車輛進出口保持平坦,減少由于道路不平而引起的車輛顛簸噪聲和產生的振動。城市施工區域不得用高音喇叭及鳴哨進行生產指揮。禁止在施工作業過程中從高空拋擲鋼材、鐵器等施工材料及工具而造成的人為噪聲。在居民區域內禁止使用喚人喇叭。
3、噪聲監測
負責對承建項目建設期間的建筑施工場界噪聲定期監測,并填寫《建筑施工產地噪聲測量記錄表》。如發現有超標現象,將采取對應措施,減緩可能對周圍環境敏感點造成的環境影響。采取不定期請第3方監測噪聲的方法(第3方指區1級的環境保護監察部門)對施工場地周邊地區進行監測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