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自然資源部公布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單位名單,杭州濱江區成功入選。
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創造出占全省2.8%的地區生產總值,以有限的空間、贏無限的發展,高新區(濱江)是如何做到的?
“近年來,高新區(濱江)堅持把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作為抓手,積極探索集約用地新途徑,以最優‘店小二’政府服務護航產業落地,不僅實現了城市工業發展的模式創新,還有力推動了節約用地、減量用地,以規劃引領城市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負責人指出,踐行土地節約集約、轉型綠色發展,“小塊頭”的高新區(濱江)聚焦破解用地瓶頸,為全市踐行土地節約集約、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提供了一個個精彩的杭州樣本。
“在精準供地的原則下,濱江區產業用地供應地塊都不大,如果各自建設地下空間,不僅開發成本高,還容易造成空間割裂、資源浪費?!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是在長期對企業的密切服務中留意到這個“痛點”,去年,高新區(濱江)結合走訪調研,出臺了《濱江區相鄰地塊項目統籌開發建設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
目前,在該政策引領下,光云科技、高新興創聯、銀江股份、長典醫藥等4家拿地企業開創“4企聯建”模式,協同建設地下空間,不僅破解了單個地塊可開發地下空間小、空間割裂等難題,還有效降低了企業開發建設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為解決高新人才最重視的子女教育問題,高新區(濱江)大膽先行先試,創新產業園區嵌入式公辦幼兒園辦學模式。
“2019年10月份,海康威視提出希望在園區內辦幼兒園,以解決企業員工子女入園、入托問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提出訴求后,高新區(濱江)迅速響應,短短一年后,海康威視幼兒園作為全市首家智慧科技型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投入使用。同年10月,高新區(濱江)第二所嵌入式幼兒園——錢江灣幼兒園海創分園也投入使用,這是高新區(濱江)第一所在國有產業園區內設立的嵌入式幼兒園。
“通過這兩個項目試點,我們逐步總結出針對不同區塊的嵌入式幼兒園的開發模式?!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現有的產業園區,鼓勵利用存量建筑進行改建或在建建筑補建;對新建的員工規模1萬人及以上的產業園區,同步規劃教育配套用地;對人才密集區塊,利用配套用房改建人才公寓配套幼兒園。
截至目前,高新區(濱江)大華、物聯網幼兒園相繼開園,辦學機制也越來越完善,高新區(濱江)的創新產業園區嵌入式公辦幼兒園模式吸引了國內眾多城市前來考察學習。
創新示范、統一運營 “工業綜合體”引領產業供地新模式
對符合拿地標準的企業,高新區(濱江)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對于尚不具備拿地條件的企業,也因地制宜推出保障其升級發展的“妙招”——工業綜合體。
“工業綜合體,是高新區(濱江)首創的產業供地新模式,已完工的項目,既是高新區(濱江)首個,也是省、市首個?!备鶕ぷ魅藛T的介紹,記者看到,整個項目南臨冠山,北臨長河高級中學,乳泉路橫穿東西,將綜合體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空中的“光之軸”將兩個原本隔路相望的地塊連成了一體;項目空間錯落有致,留出了觀山景觀廊道,完全不像印象中傳統的“工業廠房”,反而更像是個“創意園區”。
記者進一步了解得知,項目借鑒了中國園林的構筑理念,模擬自然山體的堆疊方式,構建“一軸、兩核、三列、四組”的總體空間布局。整個項目地上建筑面積11.3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9.5萬平方米,布置了8個智能智造生產研發用房,其中連通南北的“光之軸”部分,是共享的公共配套空間。
“工業綜合體從最開始規劃打造的目標便是,讓優質企業可‘拎包入住’?!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因此,除滿足入駐企業水電氣、網絡、倉儲物流等基礎生產需求外,工業綜合體還統一配建了食堂、展廳、咖啡廳、圖書室、健身房等多元化生活服務設施,可有效解決多宗地分別供地開發成本高、公共配套設施重復建設等問題;同時,對乳泉路下方地下空間一并開發建設,實現南北地塊地下空間互聯互通,進一步提高園區利用率、綜合性,實現了有限空間無限發展。
目前,高新區(濱江)首個工業綜合體已簽約13家擬入駐企業,按照平均每家企業擬供地18畝計算,與直接供地相比可為濱江節約土地面積100余畝。這樣的工業綜合體,高新區(濱江)已啟動4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最大限度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工業綜合體還高效組合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創業要素,致力于為企業提供最優服務。
“可以說,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運營’的工業綜合體內,入駐企業將享受物業管理、事項代辦、融資引導等‘一攬子’周全服務?!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指出,這對有拓展、轉移生產基地需求的優質企業來說,既有效減少了前期拿地、開發建設等成本投入,也將更好實現產業鏈協同、生產要素集聚,在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高質量產業空間內安心拼搏。
做優增量、盤活存量 規劃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
10月16日,《杭州江南科學城概念規劃》正式發布。
“對高新區(濱江)來說,謀劃打造‘國際零磁科學谷·杭州江南科學城’,具有融入全市戰略、聯動兩廊發展、補齊原始創新短板、帶動南部區域快速發展等現實意義。”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指出,該局正聚焦核心區域編制城市設計,充分發揮創新核心引擎作用,努力以片區規劃帶動總體規劃,為杭州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高新區(濱江)逐步建立了“總體+重點+導控”的“穿透式”分層導控體系,即以整體格局優化為統領,以重點片區塑造為抓手,以管控逐級傳導為支撐,對重點區域實施城市設計圖則化,實現從詳細城市設計傳導到控制性規劃的落實,有效保障全區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水平治理。
今年是全市規劃編制攻堅年。當前,高新區(濱江)在實現詳規全覆蓋的基礎上,開展了三個單元控規修編工作,進一步聚焦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城市配套、彰顯歷史文脈、塑造城市風貌、推動工業園轉型提質,助力打造創新活力之城。
除了以規劃引領精細化做好“增量”發展空間設計管控,高新區(濱江)還著眼“存量”低效土地盤活,為產業發展釋放空間。
“一踏入園區,就被現代化產業園區風貌吸引住了?!弊罱?,正在高新區(濱江)為企業尋找新辦公場所的李先生發現,西興工業園南部已“舊貌換新顏”,變得有些“認不出”了。
“以前這個區塊是以攤大餅、低矮舊的老廠房為主,作為汽車修理廠、倉庫出租,不僅產出低,還有安全隱患。”其中一位已完成項目轉型升級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年在政府相關部門及街道引導下,興耀科創城等多個企業決定對各地塊重新規劃打造。
年初,隨著項目的建成與配套招商基本完成,“新生”的興耀科創城成為了杭州首個提出打造“雙碳”技術產業園的科創園區。
“開園以來,已經有70多家高新企業入駐,相信未來企業全部入駐后,不僅會大大提高畝均效益產出,還將帶動提升園區周邊的城市活力?!迸d耀科創城相關負責人自豪地介紹,園區不僅建筑本身煥然一新、提升了城市界面形象,還在內部配建了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房、園區食堂,引入了星巴克、全家便利店等優質配套,填補了周邊配套的缺失。
正是清晰看到了土地“低效盤活”的巨大潛力,高新區(濱江)針對低效空間的盤活力度正在逐年加大。
2021年5月,《高新區(濱江)街道工業園提升改造“騰籠換鳥”計劃實施方案》發布,同年開展了三大街道工業片區提升改造規劃研究,在符合上位規劃的前提下,進一步挖潛空間存量,探索通過收購、整治、提升等更新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全區高新產業發展挖潛更多孵化、試驗和成果轉化空間。
冠山數智產業園、長河工業園三期……當前,一大批聚焦承接高新區(濱江)互聯網、物聯網等平臺溢出制造類項目、北企南遷未供地產業項目的產業園正加速“騰籠換鳥”、全新出發,為高新區(濱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動力。
面向未來,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濱江分局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區),高新區(濱江)將重點圍繞創新供地模式、地下空間互聯互通、存量空間低效盤活等,持續在機制、舉措上探索創新,實現土地資源的集中利用、復合利用、立體利用,打造具有高新區(濱江)鮮明辨識度的節約集約用地模式,以持續節約集約高質量發展為推進“兩個先行”貢獻力量。
2023年初,自然資源部公布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單位名單,杭州濱江區成功入選。
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創造出占全省2.8%的地區生產總值,以有限的空間、贏無限的發展,高新區(濱江)是如何做到的?
“近年來,高新區(濱江)堅持把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作為抓手,積極探索集約用地新途徑,以最優‘店小二’政府服務護航產業落地,不僅實現了城市工業發展的模式創新,還有力推動了節約用地、減量用地,以規劃引領城市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負責人指出,踐行土地節約集約、轉型綠色發展,“小塊頭”的高新區(濱江)聚焦破解用地瓶頸,為全市踐行土地節約集約、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提供了一個個精彩的杭州樣本。
“在精準供地的原則下,濱江區產業用地供應地塊都不大,如果各自建設地下空間,不僅開發成本高,還容易造成空間割裂、資源浪費?!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是在長期對企業的密切服務中留意到這個“痛點”,去年,高新區(濱江)結合走訪調研,出臺了《濱江區相鄰地塊項目統籌開發建設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
目前,在該政策引領下,光云科技、高新興創聯、銀江股份、長典醫藥等4家拿地企業開創“4企聯建”模式,協同建設地下空間,不僅破解了單個地塊可開發地下空間小、空間割裂等難題,還有效降低了企業開發建設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為解決高新人才最重視的子女教育問題,高新區(濱江)大膽先行先試,創新產業園區嵌入式公辦幼兒園辦學模式。
“2019年10月份,海康威視提出希望在園區內辦幼兒園,以解決企業員工子女入園、入托問題?!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提出訴求后,高新區(濱江)迅速響應,短短一年后,海康威視幼兒園作為全市首家智慧科技型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投入使用。同年10月,高新區(濱江)第二所嵌入式幼兒園——錢江灣幼兒園海創分園也投入使用,這是高新區(濱江)第一所在國有產業園區內設立的嵌入式幼兒園。
“通過這兩個項目試點,我們逐步總結出針對不同區塊的嵌入式幼兒園的開發模式?!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現有的產業園區,鼓勵利用存量建筑進行改建或在建建筑補建;對新建的員工規模1萬人及以上的產業園區,同步規劃教育配套用地;對人才密集區塊,利用配套用房改建人才公寓配套幼兒園。
截至目前,高新區(濱江)大華、物聯網幼兒園相繼開園,辦學機制也越來越完善,高新區(濱江)的創新產業園區嵌入式公辦幼兒園模式吸引了國內眾多城市前來考察學習。
創新示范、統一運營 “工業綜合體”引領產業供地新模式
對符合拿地標準的企業,高新區(濱江)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對于尚不具備拿地條件的企業,也因地制宜推出保障其升級發展的“妙招”——工業綜合體。
“工業綜合體,是高新區(濱江)首創的產業供地新模式,已完工的項目,既是高新區(濱江)首個,也是省、市首個?!备鶕ぷ魅藛T的介紹,記者看到,整個項目南臨冠山,北臨長河高級中學,乳泉路橫穿東西,將綜合體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空中的“光之軸”將兩個原本隔路相望的地塊連成了一體;項目空間錯落有致,留出了觀山景觀廊道,完全不像印象中傳統的“工業廠房”,反而更像是個“創意園區”。
記者進一步了解得知,項目借鑒了中國園林的構筑理念,模擬自然山體的堆疊方式,構建“一軸、兩核、三列、四組”的總體空間布局。整個項目地上建筑面積11.3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9.5萬平方米,布置了8個智能智造生產研發用房,其中連通南北的“光之軸”部分,是共享的公共配套空間。
“工業綜合體從最開始規劃打造的目標便是,讓優質企業可‘拎包入住’?!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因此,除滿足入駐企業水電氣、網絡、倉儲物流等基礎生產需求外,工業綜合體還統一配建了食堂、展廳、咖啡廳、圖書室、健身房等多元化生活服務設施,可有效解決多宗地分別供地開發成本高、公共配套設施重復建設等問題;同時,對乳泉路下方地下空間一并開發建設,實現南北地塊地下空間互聯互通,進一步提高園區利用率、綜合性,實現了有限空間無限發展。
目前,高新區(濱江)首個工業綜合體已簽約13家擬入駐企業,按照平均每家企業擬供地18畝計算,與直接供地相比可為濱江節約土地面積100余畝。這樣的工業綜合體,高新區(濱江)已啟動4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最大限度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工業綜合體還高效組合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創業要素,致力于為企業提供最優服務。
“可以說,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運營’的工業綜合體內,入駐企業將享受物業管理、事項代辦、融資引導等‘一攬子’周全服務。”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指出,這對有拓展、轉移生產基地需求的優質企業來說,既有效減少了前期拿地、開發建設等成本投入,也將更好實現產業鏈協同、生產要素集聚,在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高質量產業空間內安心拼搏。
做優增量、盤活存量 規劃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
10月16日,《杭州江南科學城概念規劃》正式發布。
“對高新區(濱江)來說,謀劃打造‘國際零磁科學谷·杭州江南科學城’,具有融入全市戰略、聯動兩廊發展、補齊原始創新短板、帶動南部區域快速發展等現實意義?!笔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濱江分局相關負責人指出,該局正聚焦核心區域編制城市設計,充分發揮創新核心引擎作用,努力以片區規劃帶動總體規劃,為杭州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高新區(濱江)逐步建立了“總體+重點+導控”的“穿透式”分層導控體系,即以整體格局優化為統領,以重點片區塑造為抓手,以管控逐級傳導為支撐,對重點區域實施城市設計圖則化,實現從詳細城市設計傳導到控制性規劃的落實,有效保障全區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水平治理。
今年是全市規劃編制攻堅年。當前,高新區(濱江)在實現詳規全覆蓋的基礎上,開展了三個單元控規修編工作,進一步聚焦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城市配套、彰顯歷史文脈、塑造城市風貌、推動工業園轉型提質,助力打造創新活力之城。
除了以規劃引領精細化做好“增量”發展空間設計管控,高新區(濱江)還著眼“存量”低效土地盤活,為產業發展釋放空間。
“一踏入園區,就被現代化產業園區風貌吸引住了?!弊罱?,正在高新區(濱江)為企業尋找新辦公場所的李先生發現,西興工業園南部已“舊貌換新顏”,變得有些“認不出”了。
“以前這個區塊是以攤大餅、低矮舊的老廠房為主,作為汽車修理廠、倉庫出租,不僅產出低,還有安全隱患。”其中一位已完成項目轉型升級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年在政府相關部門及街道引導下,興耀科創城等多個企業決定對各地塊重新規劃打造。
年初,隨著項目的建成與配套招商基本完成,“新生”的興耀科創城成為了杭州首個提出打造“雙碳”技術產業園的科創園區。
“開園以來,已經有70多家高新企業入駐,相信未來企業全部入駐后,不僅會大大提高畝均效益產出,還將帶動提升園區周邊的城市活力?!迸d耀科創城相關負責人自豪地介紹,園區不僅建筑本身煥然一新、提升了城市界面形象,還在內部配建了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房、園區食堂,引入了星巴克、全家便利店等優質配套,填補了周邊配套的缺失。
正是清晰看到了土地“低效盤活”的巨大潛力,高新區(濱江)針對低效空間的盤活力度正在逐年加大。
2021年5月,《高新區(濱江)街道工業園提升改造“騰籠換鳥”計劃實施方案》發布,同年開展了三大街道工業片區提升改造規劃研究,在符合上位規劃的前提下,進一步挖潛空間存量,探索通過收購、整治、提升等更新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全區高新產業發展挖潛更多孵化、試驗和成果轉化空間。
冠山數智產業園、長河工業園三期……當前,一大批聚焦承接高新區(濱江)互聯網、物聯網等平臺溢出制造類項目、北企南遷未供地產業項目的產業園正加速“騰籠換鳥”、全新出發,為高新區(濱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動力。
面向未來,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濱江分局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區),高新區(濱江)將重點圍繞創新供地模式、地下空間互聯互通、存量空間低效盤活等,持續在機制、舉措上探索創新,實現土地資源的集中利用、復合利用、立體利用,打造具有高新區(濱江)鮮明辨識度的節約集約用地模式,以持續節約集約高質量發展為推進“兩個先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