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財政決算情況
1. 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調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數242.1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數181億元(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2億元)。決算情況如下:
(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算情況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2.14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0%,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增值稅85.28億元,為調整預期的98.3%,比上年增長31%;企業所得稅46.10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1%,比上年下降21.4%;個人所得稅43.68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0.6%,與上年持平。(詳見附表一)
(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決算情況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1.88億元,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0.79億元(含街道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50億元),為調整預算的99.2%,比上年增長13.9%;上級轉移支付支出31.09億元。重點支出項目決算情況為:教育支出33.39億元,比上年增長7.8%;科學技術支出46.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10億元,比上年增長14.1%;衛生健康支出8.61億元,比上年下降13.5%;城鄉社區支出3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2.9%;農林水支出1.11億元,比上年增長1.3%。(詳見附表二)
(3)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按現行財政體制結算,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2.14億元,加上稅收返還1.73億元,上級補助39.90億元,新增一般債券1億元、再融資一般債券3.10億元,調入資金1884萬元,上年專項結轉9.30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34億元,可用財力合計302.7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1.88億元,上解上級支出105.82億元,區域間轉移支付8320萬元,債務還本支出3.14億元,結轉下年專項支出7.83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20億元,可用財力安排合計302.70億元。實現收支平衡。(詳見附表五)
(4)“三公”經費情況
2023年區級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合計1159.47萬元,較2022年增長51.3%,較2019年增長12%。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224.32萬元,上年因疫情原因無相關支出,2023年較2019年下降2.5%;公務接待費76.18萬元,同比增長131.3%,較2019年下降18.3%;公務用車購置費436萬元,同比增長32.5%,較2019年增長19.2%,主要由于亞運保障公務用車需求增加、公安人員編制增加導致配車數量增加、各街道更新殯葬車等因素;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422.97萬元,同比增長4.6%,較2019年增長22.1%,主要由于近五年全區公務用車保有量增加,且汽車油價增長明顯。(詳見附表六)
2. 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調整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數144.50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數147.45億元(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28.61億元)。決算情況如下:
(1)政府性基金收入決算情況
政府性基金收入159.27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10.2%,其中①區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29.16億元,主要收入項目決算情況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18.86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69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751萬元、污水處理費收入9172萬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7.61億元;②上級基金補助30.11億元,包括政府專項債券收入11.35億元、社保計提返還收入10.83億元、其他轉移支付收入7.93億元。(詳見附表七)
(2)政府性基金支出決算情況
政府性基金支出153.46億元,為調整預算的104.1%,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28.61億元(主要為土地出讓金收入安排的支出118.45億元),為調整預算的100%;上級轉移支付支出24.85億元,其中政府專項債券收入安排的支出11.35億元、社保計提返還收入安排支出10.83億元、其他轉移支付支出2.67億元。
主要支出項目決算情況為:政府投資項目33.79億元、村級留用地開發補助4.10億元、化解債務28.77億元、征地拆遷及管理16.74億元、債券利息及發行費2.98億元(含土儲債利息0.53億元)、國企補助5億元、貨幣化安置47.55億元、政府債券安排的支出11.35億元、上級補助公共租賃住房支出2.51億元。(詳見附表八)
(3)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按現行財政體制結算,政府性基金收入159.27億元,體制結算補助1625萬元,上年結余2.95億元,收入合計162.38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53.46億元,調出1625萬元,結轉下年支出8.76億元(其中上級專項結轉5.43億元),支出合計162.38億元。實現收支平衡。(詳見附表九)
3. 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調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期數864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數605萬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59萬元。決算情況如下: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864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605萬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59萬元,均為調整預期(預算)100%。(詳見附表十、十一)
國有資本經營收支相抵,結余為零。
4.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收入預期2.17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預算1.13億元。決算情況如下: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20億元,加上上年結余5.32億元,全年總可用財力7.52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1.09億元,年末滾存結余6.43億元。(詳見附表十四)
5. 地方債務預算執行情況
經杭州市財政局和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2023年年初債務限額133.40億元,當年新增債務限額12.35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務限額1億元、專項債務限額11.35億元),當年還本后限額減少400萬元(全部為一般債務),年底債務限額145.71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59.0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86.69億元),新增債務主要用于安置房建設、民生建設及學校建設。另列入市統計口徑但應由我區償還的土儲債16億元。(詳見附表十五)
2023年年初實際債務余額133.40億元,當年新增債務15.45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務1億元、再融資一般債務3.10億元、專項債務11.35億元),當年還本3.14億元(全部為一般債務),年底債務余額145.71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59.02億元、專項債務余額86.69億元)。(詳見附表十六)
上述財政決算(草案)已經市財政局決算審核,并已通過同級審計部門審計,現提請人大常委會審查。
二、2024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1. 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完成財政總收入307.88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4.20億元,為年初預期的60.1%,比上年增長7.1%。(詳見附表十七)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7.03億元,比上年下降8.7%,為年初預算的46.9%。(詳見附表十八)
2. 政府性基金收支執行情況
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69.07億元,為年度預期的48.8%,其中①區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34億元,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為: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3010萬元、彩票公益金收入97萬元、污水處理費收入4372萬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5876萬元;②上級基金補助67.74億元,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67.14億元(實際入庫44.07億元)、其他轉移支付收入6006萬元。
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59.81億元,為年度預算的39.8%,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02億元,上級轉移支付支出58.79億元。重點支出主要用于政府投資項目22.26億元、征地拆遷支出0.15億元、償還貸款和利息12.69億元、償還土儲債和利息7.75億元、專項債券利息0.81億元、街道(村)開發補助4.19億元、貨幣化安置8.30億元、上級補助公共租賃住房支出3.16億元。(詳見附表十九)
3. 國有資本經營收支執行情況
因年初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意見》,上半年杭州市財政局組織各區縣召開新制度的座談會,主要是對收益上繳、收益減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編制等事項進行研究,所以上半年尚未發生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支出。(詳見附表二十)
4. 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執行情況
完成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07億元,為年度預期的50.6%,完成養老保險基金支出6100萬元,為年度預算的50%。(詳見附表二十一)
5. 地方債務預算執行情況
2024年年初預計我區全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50.96億元(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5.25億元),其中一般債務63.02億元(當年新增限額4億元),專項債務87.94億元(當年新增限額1.25億元)。新增限額以省市財政部門批準下達為準,并依法編制調整預算報區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
省財政廳上半年發行專項債項目主要為續發項目,我區全部為新發項目,因此上半年我區未有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新增限額已于2024年7月正式下達我區(其中一般債新增限額4億元、專項用途債限額1億元、專項債新增限額1.25億元)。上半年實際債務限額145.71億元(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限額59.02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86.69億元),上半年新增再融資債務1.30億元,上半年還本1.50億元(全部為一般債務),實際債務余額145.51億元(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債務余額58.82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余額86.69億元)。(詳見附表二十二)
6. 其他
2024年上半年,我區共收到2024年度兩直資金4050.16萬元,已完成分配率100%,支出率51.2%。
7. 財政運行主要特點
(1)聚焦抓收入、壯財力,夯實發展財力支撐。一是強化組織收入。強化財政稅務協同機制,千方百計挖潛稅收增量,做大財政收入基本盤,2024年上半年,完成財政總收入307.88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4.20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兩項收入總量均位列全市第三、增幅分別位列全市第一和第二。二是抓實土地收入。面對房地產市場變化,深化部門協同聯動,及時掌握土地供應計劃,科學做優土地文章,合理把握收入繳庫節奏。2024年上半年共計收到土地出讓金指標67.14億元,實際入庫44.07億元。三是積極向上爭取。加強宏觀政策研究,搶抓上級政策機遇,部門協同積極爭取專項債、一般債、城中村改造、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今年累計上報儲備專項債券項目共計27個,金額60.37億元;上報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共23個,金額43.60億元;收到一般債與專項用途債指標5億元,初步獲批中央預算內資金補助4500萬元。
(2)聚焦穩經濟、促發展,強化政策支持引導。一是聚力經濟回暖。積極修訂新一輪產業政策,已出臺或即將出臺政策14項。堅決貫徹省市區三個“一號工程”、十項重大工程決策部署,全面落實“8+4”經濟政策體系。2024年上半年已撥付“8+4”省級資金4.74億元,撥付進度67.3%,居全市第二;撥付“8+4”區本級資金70.61億元,撥付進度64.8%。二是落實惠企政策。全面落地政策兌付閉環改革,梳理形成我區“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分批快享”共218項政策清單,2024年上半年我區產業扶持資金累計撥付37.89億元,其中區級資金29.05億元,普惠性政策撥付同比提速17%。三是優化營商環境。擬定《關于進一步強化街道平臺安商穩商服務機制的操作細則》,進一步激勵街道加大企業引育、發展經濟、壯大稅源。大力推進“為企辦實事”,上線中小企業政府采購三張清單,聯合市財政局、杭州聯合銀行等開展“陽光政采助民企”活動。優化政府采購資金支付預警機制,全區發起申請的項目支付時間平均縮短至0.3個工作日。“壓減中標與合同簽訂之間的時長”項目被納入2024年杭州市政府采購改革創新試點。
(3)聚焦控支出、嚴監管,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一是嚴把預算管理。出臺濱江區級負面清單,將“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的要求貫穿到預算監管全流程,從嚴從緊編制預算,嚴控預算追加和項目調整,大力壓減非急需、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獲批省財政廳預算管理一體化資產管理模塊試點,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二是嚴把項目管理。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管理。嚴控新上政府投資項目,進一步規范項目建設支出標準,切實減少“不該上、不急需”項目投資。2024年政府投資項目計劃投資133.47億元。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67.78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0.8%。強化政府投資項目預結算審核管理,2024年上半年,預、結算項目評審累計凈核減1.33億元。三是嚴把采購監管。按照“只減不增”原則嚴控單一來源采購,充分擴大采購投標(響應)群體,增加良性競爭,防止為企業“量身定制”采購項目。省市區三級財政部門聯動開展集中裁決試點,切實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4)聚焦強核心、促轉型,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圍繞區委“136”主題攻堅活動,制定全區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行動方案。一是鞏固增強核心功能。截至5月底,區屬國企完成有效投資24.61億元,持續推動城市能級提升。整合高新特色科創板塊,形成高新科創集團組建方案,通過資源整合、股權重組、人才引進、機制創新,著力打造數據運營服務平臺、算力服務供應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孵化基地。二是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國企市場化轉型,提升產業園區服務能力,推動競爭類國企持續拓展市場化業務。推進產業基金和投資專業化、市場化轉型,通過合作子基金2只,新增直投項目6個,推動33個科創項目完成立項,8個科創項目完成投資決策。三是全面優化體制機制。完善國企招聘辦法,研究制定《杭州高新區(濱江)國有企業人員招聘管理辦法(試行)》,拓寬人才招引渠道,優化績效考核制度。強化資金統籌和風險管控,探索建立類資金管理中心和資金管理內部協調機制,擬訂區屬國企全面預算管理相關制度。
(5)聚焦保安全、守底線,著力防范化解財政風險。一是強化政府債務管理。出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實施辦法》,推動構建權責清晰、齊抓共管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責任體系。二是加大財會監督力度。在全區開展“財會監督加強年”活動,確定6方面26項年度重點監督項目。積極推動財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推進信息溝通、線索移送、協同監督、成果共享等工作機制。三是強化財政內控建設。修訂完善財政內控制度,加強財政資金安全管理,規范預算單位銀行賬戶,嚴格實行財政審批、備案制度,提高銀行賬戶管理效率,確保財政資金存放和使用安全。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
1. 確保收支平穩運行。抓好收入組織,加強分析研判、強化財稅協作,挖掘存量潛力;主動出擊做好重點稅源企業對接。抓好土地出讓金管理,緊盯目標地塊做地節奏,加快推進做地收儲進度。強化資源統籌,梳理政府投資項目優先級,構建以績效為核心的集中財力辦大事政策體系,財政資金投入更向重點要點聚焦,將有限的財力用在“刀刃上”。習慣過“緊日子”,堅持“小錢小氣,大錢大方”,全面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健全經費支出標準化體系。搶抓上級政策機遇,做好擬建設項目的摸排工作,持續做好優質項目儲備,努力爭取更多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額度支持。
2. 持續深化國企改革。加快組建科創集團,做好集成電路、高新智能、國軟等公司股權調整、資產與人員劃轉,進一步增強核心功能。充分挖掘和發揮國企平臺優勢,指導督促園區運營、保安物業、商旅、科創服務等方面國企開展系列品牌創建、品牌經營等活動,督促金投集團加快落實產業基金市場轉型,進一步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健全國企現代化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內部人事薪酬體系,探索職工競爭上崗機制,強化國資風險管控機制,出臺國企預算管理、建立資金管理中心等內部協調機制等辦法,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上繳規則。把好國企用工入口關,規范國企選人用人工作,解決寬進、難出、難下等問題。加強對線下行權的監督,實現智慧印章國企全覆蓋。
3. 提升財政監管效能。防范地方債務風險。對新實施的建設項目,重點關注建設資金籌措方式,及時提出意見建議,防范新增債務風險。強化國企動態監測,對企業主要財務指標、債務變化、負債結構變動等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對異常情況及時作出風險提示與把控。規范國有資產管理,規范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和處置行為。完善績效管理體系。推進重大政府投資項目預算績效全過程管理,開展重大政府投資項目事中監控。
4. 加強宏觀政策研究。聚焦超長期特別國債,搶抓政策“窗口期”,超前謀劃未來幾年擬實施項目,著力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申報一批、實施一批的合理梯隊,爭取把更多項目納入國債籠子。深入解讀《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積極研究應對措施。關注消費稅等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動向,加強與稅務部門協同,分析研判對我區財力影響,提出針對性工作舉措。加強數據資產入表政策研究,推動標準建設和操作規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