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濱江法院: 打好助企“組合拳” 營造安商好環境 | |||
| |||
杭州高新區(濱江)經濟活躍,經營主體眾多,轄區內擁有73家上市企業,如何聚焦中心工作、服務發展大局,成為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 近年來,濱江法院緊緊圍繞區委中心工作,牢固樹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工作理念,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轄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推動市場化解紛工作 積極回應企業需求 此前,大華公司與大安公司簽訂了8份《設備購銷合同》,大華公司按照合同要求發貨后,大安公司欠貨款240余萬元。大華公司多次催討不成,遂起訴到濱江法院要求還款。該院收到材料后,委派駐法院的市場化解紛機構杭州律諧調解中心開展調解。 “工程項目的甲方公司延期付款,我們短時間內實在付不出錢,你們能不能幫我們再協商一下?”大安公司同意調解。 大華公司則表示:“年底了,公司回款壓力很大,我們希望有一個有保障可執行的付款方案。” 從保障債權人利益以及提升債務人履約能力的角度出發,調解員僅用27天,就制定了雙方滿意的付款方案。市場化解紛的工作模式大大節約了雙方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立足轄區經營主體多、商事糾紛多的實際,濱江法院率先探索“企業+市場化解紛”模式,院領導帶隊前往聚光、大華、吉利等轄區上市企業走訪調研,積極引導企業通過“浙江解紛碼”委托開展市場化調解。截至今年5月,上述三家企業采用市場化解紛途徑調解成功案件標的2576余萬元。 目前,濱江法院已聘任9家特邀調解組織,設立市場化解紛點位21個,2024年1月至4月,市場化解紛組織收案7321件,調解成功2753件,調解成功37.60%。 全力推進破產審判 助力企業涅槃重生 梁英實業系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民營企業共同設立的項目公司,合作開發村集體留用地,因管理不善而資金鏈斷裂,欠付巨額金融借款與工程款。 “雖然存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但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后續出現了多家意向投資人,主要債權人也希望給予重整機會。”承辦人表示。 此后,濱江法院發揮債權人會議自治暢通程序轉換,設置概括清償方案提高重整效率,依托府院聯動變企業破產為招商引資,通過努力,引入了優質投資人,最終保障近8000戶村民權益,續建、使用7.2萬平方米房產,實現保資產、引投資、促民生的共贏效果。 近年來,濱江法院妥善化解博泰置業、梁英實業、龍禧集團等重大破產案件,形成土地房產處置、稅務協調、刑民交叉問題解決等改革創新經驗,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法護知產激勵創新 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 商業秘密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保護商業秘密既是助推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環節,也是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劉某原就職于杭州某機器人公司,從該公司離職后自己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為獲取機器人公司的商業秘密,劉某先后利誘機器人公司原技術人員楊某等三人從原公司離職,進入某科技公司工作。 楊某等三人離職前,竊取了機器人公司擁有的多項技術方案。經鑒定,以上技術均屬于不為公眾所知悉的技術信息,而某科技公司的源代碼反映的機器人本體中的相關技術信息與某機器人公司的不為公眾所知悉的技術信息具有同一性。 法院經審理認定,劉某等人的行為均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依法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2年,部分適用緩刑,并處罰金26萬元至5萬元不等。 濱江法院立足審判執行職能,2023年以來,共審結涉侵犯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刑事案件12件,遏制非法獲取、利用商業秘密行為。同時引導企業加強商業秘密保護,開展知識產權進園區暨聚智納策共創“濱”紛知識產權等主題分享會活動。 “優化營商環境最終要落到具體工作、具體案件中。”濱江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趙平表示,該院將以問題為導向,以企業發展“需求側”牽引法治保障“供給側”,用法治滋養濱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沃土。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