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創新發展增動能 實干爭先增才能”大討論活動安排,區教育局機關、各中小學及幼兒園班子成員60余人走進浙江中醫藥大學開展循跡溯源活動,在感悟中堅定探路者信念,系統謀劃創新發展路徑,全面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育人模式變革,著力打造數字化賦能的“教育硅谷”品牌。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產教融合機制、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為“建設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提供人才支撐與創新動能,助力區域教育競爭力與輻射力躍升。

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傅天健

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我們要錨定“具有‘高新特質’+‘濱江情懷’的未來人才”培育目標,深入實施教育供給側改革,前瞻謀劃與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積極探索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項目改革和自動化教學模型,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流程再造、完善師資培育和管理體系、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上先行先試,努力打造基礎教育階段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硅谷教育”新樣態。

區教育局黨委副書記章繼鋼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醫藥大學時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我們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引。一是要按照教育強省戰略,根據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認真謀劃區域布局;深入學校和師生,了解他們真實需求;聯動各部門和社會各層面,多方協作,制定出更貼合實際、更有利于濱江教育事業發展的政策、規劃與舉措。二是要有使命擔當,在推動教育改革創新的征程中,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理念為導向,將培養怎么樣的人、為什么培養和怎么培養人作為指引,把濱江教育變得有溫度、有力度、有效度。三是要更加腳踏實地,把自身擺到中心工作中去謀劃和落實,為區域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真抓實干成就濱江教育的未來。

杭州二中附屬第一學校黨支部書記潘云芳

參觀浙江中醫藥博物館,深入了解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的背景和重要指示,讓我深受啟發。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文化的重視,體現了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殷切期望。浙江中醫藥大學在指示指引下取得的發展成就,正是教育系統踐行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作為九年一貫制學校總支書記,我將秉持務實作風,以家校協同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教育提質。家校溝通方面,優化“線上+線下”溝通機制,通過定期家訪、家長課堂及開放日,精準對接家長學生需求,針對性改進教學服務。教師發展方面,強化一線教學能力培養,鼓勵教師扎根課堂創新方法,推動教研與教學深度融合,保障學生全面發展。技術賦能方面,依托上級技術支持搭建智慧教育平臺,整合沉浸式課堂及線上資源庫,實現個性化教學與精準管理,解放教師精力以深耕教研。通過制度優化、隊伍鍛造與科技融合,切實回應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待,打造“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現代化教育生態。

杭州高級中學附屬濱江中學黨支部書記潘輝

本次循跡溯源,追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走進浙江中醫藥大學,我深刻意識到習近平總書記“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時代意義。辦強辦優基礎教育,是夯實全面提升國民素質戰略基點,作為一所新辦學校,如何通過內涵式發展,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多樣化人才是重中之重。作為濱江教育一份子,要發揮黨員先鋒作用,提振黨員精氣神,抓好“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創新思維,始終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推動學校教育走深走實。 

杭州市濱江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張翼文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中醫藥文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走進浙江中醫藥博物館,仿佛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從古代的中醫藥器具到現代的中醫藥研究成果,深刻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將積極探索將文化傳承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的方法與途徑,利用濱江區的科技優勢,借助數字化手段,開發中醫藥在線課程和虛擬實驗室,讓學生在互動體驗中深入理解各項課程的科學內涵。通過這些舉措,為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貢獻教育力量。

杭州市春暉小學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田冰冰

本次循跡溯源活動近距離走進大學里的博物館館藏資源,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思考如何引入寶貴的課程資源,拓展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守正創新地推進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在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推進過程中,學校要多渠道深入了解大學思政課資源,積極與高校聯建共建,多途徑、多形式、多角度系統建構思政課系統,以“活動、研究、實踐”等方式推進思政課的走心入腦,積極探索思政課的創新路徑,多種資源碰撞創新協同育人模式。

杭州市紫云實驗學校黨支部書記葛鑌鑌

在循跡溯源學習實踐中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特殊教育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智慧源泉。中醫藥文化所蘊含的“大醫精誠”的仁愛精神和“辨證施治”的個性化理念,為特殊教育提供了獨特的思想啟迪和實踐智慧。我們要以濟世情懷關愛每一位特殊學生,將整體觀思想貫穿教育全過程,構建科學完善的早期篩查干預機制。同時要積極探索康復技術與現代特殊教育的融合創新,開發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康教課程體系。作為基層黨支部書記,更應帶頭踐行循跡溯源要求,以“求本”的態度深入調研,以“遠志”的格局謀劃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之光照亮每個特殊孩子的成長道路,為推進教育公平、實現共同富裕注入溫暖而持久的力量。 

杭州市濱江區濱興幼兒園黨支部書記王宇震

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參觀浙江省中醫藥大學,我深受觸動。曾經的指示如明燈,照亮教育前行路,看到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基層的印記,反思自身工作,身為幼兒園園長,更應貼近孩子與家長,求真務實。今后,我會把所學所感融入日常,強化理武裝,堅定為幼兒教育奉獻的信念,主動擔當,提升服務師生與家長的能力,為孩子們創造更優質的成長環境,不負教育使命。

杭州高新實驗學校黨政辦副主任于利建 

通過本次浙江中醫藥大學循跡溯源活動,我深感教育之路既要創新發展,也要傳承傳統文化。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將創新發展與實干爭先融入教育實踐,不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要探索教育新模式,以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為載體,提升教學質量,融入國學經典、傳統技藝等文化元素,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實干為基,我們將扎實推進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讓教育在創新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

杭州二中附屬第一學校課程師訓中心主任黃寧

本次循跡溯源活動讓我深刻感悟到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的殷切囑托,以及“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濱江實踐要求。中醫藥文化從《黃帝內經》到現代科技融合的脈絡,彰顯了傳統智慧與時代創新的辯證統一。作為一名新時代教師,我們要厚植文化自信,將“治未病”“辨證施治”等理念融入課程建設,也要依托區域創新優勢,努力探索“人工智能+”“校企共育”的機制模式。在教師隊伍的固本培元和學生成長的五育并舉上下功夫,不斷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