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以優良營商環境釋放創新活力 | |||
| |||
從人形機器人,到腦機接口設備,再到人工智能大模型,今年以來,一批來自浙江杭州的科創成果頻上熱搜。從城西科創大走廊到西湖區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再到錢塘江對岸的中國視谷、中國數谷,杭州涌現出一批大大小小的科技型企業。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科創企業何以如雨后春筍扎根杭州、茁壯成長?近日,記者實地走訪杭州科創企業,營商環境成為繞不開的關鍵詞。 杭州高新區(濱江)夯實產業基礎,保持發展定力,找準比較優勢。 “讓人形機器人代替護士查房,監測患者呼吸、心率等,只要在機器人上搭載一塊集成相關算法的芯片就能實現……”見到杭州曠維炬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超時,他正和團隊進行相關算法研發。 曠維炬銳主攻物聯網人工智能領域的平臺和軟硬件方案開發,2023年遷入杭州高新區(濱江),入駐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產業創新中心。“濱江區重點打造的產業鏈,與企業發展方向高度吻合。”王超說。 濱江區委常委、副區長高翀介紹,杭州是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創新應用先導區,濱江作為其核心區,早在2003年就已開始部署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如今區內高端軟件和人工智能產業鏈營業收入占全市比重達40%。 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應用領域,AIGC產業市場前景廣闊。2023年12月,濱江AIGC產業創新中心正式啟用,首批14個項目簽約入駐,王超的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企業研發過程需要大量算力,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就位于創新中心附近,與企業直線距離不超過7公里。“以前企業要跟算力服務商分別洽談,現在企業直接跟創新中心采購,還能向區里申請算力補貼,省錢不說,對接也更方便了。”王超說。 同樣被吸引來的,還有杭州謙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創始人王金鵬告訴記者,選擇落地濱江AIGC產業創新中心,就是想離產業發展前沿更近一些。 “區內人工智能頭部企業眾多,中心經常邀請相關企業負責人開講座,我們能了解到不少最新的政策和產業信息。”王金鵬說,這些人工智能相關企業也為自己的公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潛在客戶。 有基礎,產業才能落地。在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產業發展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知然看來,創新是一個久久為功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杭州找準比較優勢,20余年來堅持發展數字經濟,才有了今天科技型企業的創新發展。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