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序號內容及要求6月完成情況
7全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保持全省首位。年度錯年指標,2024年數據預計于2025年11月左右發布。截至5月,全區企業研發費用研發支出230.71億元,同比增長2.21%。
大力提升源頭創新能力8持續建強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環大科學裝置創新生態圈建設。大設施本體持續跟進國家發改委概算批復進度;大設施西翼(交叉研究平臺一、二、三)樁基工程完成90%,即將開展基坑土方開挖;零磁醫療設備生產基地建設工程加速推進,一號樓即將即將進入支撐梁施工和地下室土方開挖階段,二號樓即將進入混凝土底板澆筑、砌墻等階段,將于本年度第三季度先行投用。
10全力爭取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計劃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工信部暫無項目申報動態,極弱磁研究院會同經信局積極對接工信部,跟進項目申報進度。
11深化創新平臺分層分類管理,建立“基礎保底+績效激勵+任務保障”財政激勵機制,激發釋放“1+2+6+N”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效能。年度工作已完成。完成對科創平臺年度績效評價并一對一通報平臺評價結果,推動平臺建設提質增效。形成科創平臺經費保障改革方案。
12大力推進科創平臺牽動的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貫通,探索共建科教融合學院、產教融合學院等人才培養模式,支持開展高層次人才“雙聘”改革。白馬湖實驗室印發《以共建科教融合學院支撐科創平臺和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實驗室與浙江工業大學支持科教融合學院建設的總體意見;實驗室與浙工大印發了《浙江工業大學 - 白馬湖實驗室雙聘人才崗位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江工業大學與高能級科創平臺“雙聘人才”科研成果認定實施細則(試行)》等人才、業績互認制度等5項
大力強化企業主體地位16支持科技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企業共同體等協同創新組織。摸排海康威視、中控信息等創新聯合體技術攻關需求。
18積極創建技術創新中心。跟蹤省智能感知技術創新中心承擔國家攻關項目實施進展
19力爭新認定市級以上研發載體60家以上。5月27日,根據市科技局認定通知,我區共認定市研發中心56家。
20建立健全“企業出題、平臺答題、市場評題”科研組織機制,支持企業聯合產學研平臺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力爭新立項市級及以上科技計劃項目不少于40項,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6.7%。摸排科創平臺“揭榜掛帥”項目儲備情況,累計收集相關項目20余項。
21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各類實驗室、大型科研儀器等加大向企業開放力度,賦能中小企業研發創新。下發《關于加快推進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通知》,推動大儀應入盡入、應享盡享。
大力健全轉化服務體系24持續優化概念驗證、中試平臺布局,加快海康威視智能物聯產業鏈中試平臺建設,推進白馬湖CCUS中試平臺先進技術示范應用,支持布局柔性制造領域中試基地。輔導芯云半導體準備中試基地答辯材料。
25創新成果轉化金融支持機制,探索國資持股成果轉化模式,試點撥投結合、先投后股等科技項目支持方式,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機制,力爭標志性科技成果轉化5項以上。6月26日,在區科創平臺半年度工作交流會上,邀請人保財險濱江支公司相關負責人,面向區內科創平臺,對科技保險做詳細介紹,推進科技金融對創新支撐。
26加快孵化器梯次培育和升級發展,推動孵化器深化加速服務功能,鼓勵開展超前孵化、專業孵化等孵化模式,力爭全年新認定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8家。持續開展孵化器培育工作,走訪杭州人工智能產業園等6家孵化器并提供申報指導。
27大力開展“百園百校萬企”等活動。6月27日,區科技局組織召開開展“揭榜掛帥”培訓會暨政策解讀會、科創平臺推進教科人一體化工作推進會、
28投用“濱創服”,力爭全年實現技術交易額和新產品產值1900億元以上。推進“濱創服”數字科創平臺的推廣,發布用戶手冊。截至目前,全區技術交易額和新產品產值764.8億元,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長10.6%。
大力營造開放創新生態29積極引進用好全球創新資源,支持國外高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設立研發中心,加快SAE低空產業創新應用研究院等國際合作載體建設運營。推薦海外科技人才來濱創新創業,申報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和區5050計劃。
31完善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等便利化政策制度。做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業務辦理,6月新引進外國專家20名,累計已有109人在“電子社保卡”APP成功申領電子工作許可。
33支持企業面向全球布局創新網絡,支持企業建設海外研發創新平臺和合作機構,主動參與國際技術聯合攻關與創新應用。對齊芯智光等有意向開展海外科技創新合作企業,進行政策解答
5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90%左右。2025.5月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96.10%。
65力爭入庫培育科技領軍企業3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30家。6月組織企業報名高企專家門診預審活動,協同街道平臺動員來審企業85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