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財政決算情況
1. 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批準調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數261.5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數193.10億元(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5億元)。決算情況如下:
(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算情況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1.99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0.2%,比上年(下同)增長8.2%。其中:增值稅104.53億元,為調整預期的98.3%,增長22.6%;企業所得稅55.86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4%,增長21.2%;個人 所得稅47.25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3.9%,增長8.2%。(詳見附表一)
(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決算情況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1.88億元,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3.63億元(含街道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40億元),為調整預算的99.2%,增長8.4%;上級轉移支付支出28.26億元。重點支出項目決算情況為:教育支出36.52億元,增長9.4%;科學技術支出53.48億元,增長15.4%;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2.59億元,下降40.3%,原因是2023年有亞運相關的一次性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17億元,增長0.3%;衛生健康支出5.23億元,下降39.2%,原因是2023年有疫情結算的一次性支出;城鄉社區支出32.30億元,下降4.3%;農林水支出1.13億元,增長1.8%。(詳見附表二、三)
(3)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按現行財政體制結算,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1.99億元,加上稅收返還1.73億元,上級補助46.32億元,新增一般債券4億元,再融資一般債券1.40億元,調入資金3838萬元,上年專項結轉7.83億元,收入合計323.6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1.88億元,上解上級支出114.14億元,區域間轉移支付9130萬元,債務還本支出1.60億元,結轉下年專項支出12.20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92億元,支出合計323.65億元。實現收支平衡。(詳見附表七)
(4)“三公”經費情況
2024年區級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合計1067.31萬元,下降7.9%。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231.71萬元,增長3.3%,主要由于招商引資、考察交流等出訪活動增多,相應支出增加;公務接待費72.15萬元,下降5.3%;公務用車購置費256.61萬元,下降41.1%,主要由于上年“亞運”安保任務新購車輛較多;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506.84萬元,增長19.8%,主要由于全區公務用車保有量增加,且汽車油價增長明顯。(詳見附表十二)
2. 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批準調整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數107.54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數116.31億元(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7億元)。決算情況如下:
(1)政府性基金收入決算情況
政府性基金收入109.46億元,為調整預期的101.8%,其中①區級政府性基金收入6.92億元,主要收入項目決算情況為: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06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644萬元、污水處理費收入9982萬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4.81億元;②上級基金補助102.54億元,包括政府專項債券收入2.25億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93.89億元、其他轉移支付收入6.40億元。(詳見附表十三)
(2)政府性基金支出決算情況
政府性基金支出114.98億元,為調整預算的98.9%,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6.85億元,為調整預算的97.9%;上級轉移支付支出108.13億元,其中政府專項債券收入安排的支出2.25億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支出96.48億元、其他轉移支付支出9.40億元。
主要支出項目決算情況為:政府投資項目34.36億元、貨幣化安置18.35億元、村級留用地開發補助15.38億元、化解債務12.75億元、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及發行費11億元(含土儲債8.28億元)、征地拆遷及管理7.89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出3.38億元、政府專項債券轉貸收入安排的支出2.25億元、其他資金3億元。(詳見附表十四)
(3)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按現行財政體制結算,政府性基金收入109.46億元,體制結算補助791萬元,上年結余8.76億元,收入合計118.30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14.98億元,調出942萬元,結轉下年支出3.23億元,支出合計118.30億元。實現收支平衡。(詳見附表十六)
3. 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批準調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期數9653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數6757萬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896萬元。決算情況如下:
(1)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決算情況
完成國有資本經營收入9673萬元,為調整預期的100.2%,收入項目為利潤收入9653萬元和上級轉移支付收入20萬元。(詳見附表二十一)
(2)國有資本經營支出決算情況
完成國有資本經營支出6777萬元(其中用于國有企業補助6757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用于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補助支出20萬元,為上級轉移支付支出),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896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詳見附表二十二)
(3)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完成國有資本經營收入9673萬元;完成國有資本經營支出6777萬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896萬元,實現收支平衡。
4.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決算情況
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批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收入預期2.11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預算1.22億元。決算情況如下: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15億元,加上上年結余6.43億元,全年總可用財力8.58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1.21億元,年末滾存結余7.37億元。(詳見附表二十六)
5. 地方債務預算執行情況
經杭州市財政局和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批準,2024年年初全區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限額145.71億元,當年新增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限額6.25億元(其中:一般債務4億元、專項債務2.25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1000萬元(全部為一般債務),因還本收回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2000萬元(全部為一般債務);截至2024年底,全區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限額和余額均為151.8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62.92億元、專項債務余額88.94億元。另列入市統計口徑但應由我區償還的土儲債余額4.5億元。
2024年杭州市財政局共轉貸我區政府債券7.65億元,其中:新增債券6.25億元(新增一般債券4億元、專項債券2.25億元)、再融資債券1.4億元(全部為一般債券),新增債務主要用于教育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保障性住房等。(詳見附表十、十九)
二、2025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1. 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4.24億元,為年初預期的59.1%,比上年增長6.5%。(詳見附表二十七)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1.32億元,比上年增長16.4%,為年初預算的49.4%。(詳見附表二十八)
2. 政府性基金收支執行情況
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62.42億元,為年度預期的51.4%,其中①區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69億元,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為: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9573萬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93萬元、污水處理費收入3612萬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437萬元;②上級基金補助60.73億元,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5.34億元、政府專項債券收入1.36億元、其他轉移支付收入4.03億元。
2025年上半年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33.81億元,為年度預算的27.5%,其中:區級政府性基金支出8335萬元,上級轉移支付支出32.98億元。重點支出主要用于政府投資項目18.31億元、征地拆遷支出8.05億元、棚改債務支出0.31億元、債券利息及發行費(含土儲債利息)1.25億元、貨幣化安置0.73億元、政府專項債券轉貸收入安排的支出1.36億元。(詳見附表二十九)
3. 國有資本經營收支執行情況
完成國有資本經營收入4302萬元,為年度預期的95.6%。上半年暫未發生國有資本經營支出。(詳見附表三十)
4. 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執行情況
完成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11億元,為年度預期的48.8%,完成養老保險基金支出4190萬元,為年度預算的44.9%。(詳見附表三十一)
5. 地方債務預算執行情況
2025年年初預計我區全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58.86億元(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64.92億元(當年新增限額2億元),專項債務93.94億元(當年新增限額5億元)。
2025年上半年新獲批省財政廳債務限額4.83億元(全部為政府專項債務限額),主要用于鄰里中心、停車場、綜合管廊建設。另列入市統計口徑但應由我區償還的土儲債20.5億元(2025年新獲批土儲債限額16億元)
我區上半年實際發行專項債券1.61億元(其中:項目建設類專項債1.05億元,化解存量債務專項債3100萬元、再融資專項債2500萬元)。實際債務余額153.4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62.92億元、專項債務余額90.55億元)。(詳見附表三十二、三十三)
6. 財政運行主要特點
(1)財政收入多元攀升
一是財政收入平穩增長。2025上半年,完成財政總收入329.10億元,增長6.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4.24億元,增長6.5%,兩項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二。稅收收入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占比95.1%,公共財政收入剛性較強、結構穩健。二是土地出讓進程加快。今年以來,我區已順利出讓住宅用地5宗、商業用地2宗、工業用地3宗,可申請入區庫土地出讓金103億元,上半年已完成入庫55.51億元,出讓進程實現歷史性突破。三是要素爭取成果豐碩。加強宏觀政策研究,搶抓“政策窗口期”,會同發改、規資等部門積極爭取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等上級資金。2025年上半年,累計獲批項目類專項債8個,共計4.52億元;獲批土儲專項債4個,共計16億元;獲批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3.77億元,其中“兩重”資金0.36億元、“兩新”資金3.41億元;獲批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2個,共計0.92億元。
(2)統籌資源賦能產業
一是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創新“1+4+N”的零基預算改革,構建分類分級保障體系,集中財力保障重要領域和重點工作。實施區級重大專業項目預算評審,2025年已試點選取5個項目組織開展事前專家評審,核減預算7539萬元,核減率34.2%。創新協同式審核模式,目前已對重大課題、信息化項目等10項經費啟動“業務部門+財政部門”聯審機制。建立跨部門資金統籌機制,賦權業務牽頭部門開展分級清單化預算編制管理。二是加大科創產業投入。嚴格落實杭州市“三個15%”的科技投入政策,2025年安排科學技術支出61.63億元,預計增長15.2%,占新增財力的比重達62%。深化創新平臺分層分類管理,探索“基礎保底+績效激勵+任務保障”財政激勵機制,優化創新平臺資金撥付環節,目前已初步擬定方案。優化產業扶持政策供給,修訂完善新一輪“1+X+N”產業扶持政策,共計30余個。加快產業扶持資金撥付力度,提升企業獲得感,上半年撥付各級惠企資金46億元,同比增長22%,惠及企業近6300家。三是探索數據資產融產聯動。持續推進數據資產全過程管理工作,聯合中國銀行濱江支行做好數據資產融資授信工作,1-5月為52家企業投放2.61億元。探索數據資產與“杭經e站”平臺相結合、與銀行、擔保、投融資機構等開展對接合作的可能性,努力豐富應用場景,力爭促進“金融-科技-產業”同頻共振、良性循環。
(3)聚焦共富優化治理
一是聚力民生支出擴惠提質。持續加大財政支出強度,確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不低于三分二。2025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86.04億元。建立預算分級保障機制,落實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領域“錢隨人走”改革,確保第一時間撥付轉移支付資金,并指導相關單位專款專用。開展財金助力擴中家庭,出臺《濱江區擴中家庭貸款貼息補助實施辦法》,通過政銀合作開展綜合授信支持。二是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推動中小微企業“政采貸”應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嚴格落實面向中小企業預留份額政策,落實中小企業三張清單,一季度我區政府采購合同授予中小企業比例達86.1%。支持脫貧地區農副產品采購,2025年脫貧地區農副產品采購合計預留66.45萬元,同比增長11.7%。三是提升國有企業科創水平。掛牌成立高新科創集團,建設“中國數谷”1號孵化加速器,加速培育相關產業集群。市場化推廣“三數一鏈”框架體系,接入數商企業119家,分布全國10個省份。啟幕“濱創匯”2025首屆創新沙龍,發布人工智能創新項目(企業)、創新成果和創新人才三大“TOP5”榜單,有力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新華網、科技日報等十余家主流媒體爭相報道,日傳播量超過200萬,打響創新濱江品牌。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發展,引進浙江海洋科技創新產業園(濱江),聯合白馬湖實驗室共建新能源與海洋能源產業孵化器,儲備前沿科創項目10余個。申報建設國家人工智能(消費)中試基地,牽頭籌建杭州市具身智能產業聯盟,宇樹科技已明確整體入駐“中國數谷”大廈。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建設零磁醫療設備生產基地、智造供給工業綜合體(第二工業綜合體)等科創載體。組建錢江實驗室公司,圍繞招投標、紀檢監察、公權力大數據監督等領域,從0到1探索專業大模型研發,目前已基本完成國家試點招投標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兩大場景(“招標文件合規檢測”和“圍串標識別”)模型研發和調優。
(4)深化國企改革增效
一是重塑國企體制機制。全面深化國企改革,成功入選2025年度杭州市國資委區縣國資國企改革試點。發揮好高新控股集團出資人作用,形成《關于完善杭州高新區(濱江)國資國企監管體系的意見》(初稿),構建“區國資辦-高新控股集團-區屬國有企業”的新監管體系。加快構建“權責清晰、約束有效”的子公司監管機制,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出臺《杭州高新區(濱江)區屬國有企業干部管理實施細則》,規范區屬國有企業中層干部及人員調動管理。積極探索和實踐區屬國企公權力大數據監管場景建設,聚焦國企采購、房產、拖欠賬款等領域,目前已建立監督模型18個。二是躍升國企招商能力。完善國企招商工作機制,出臺《加快市場化轉型提升產業用房綜合績效管理制度》。上半年舉辦投資促進服務活動21次、招商隊伍培訓4次,引進16家企業入駐“中國數谷”大廈。整合招商資源,AIC基金聚焦杭州五大產業生態圈的優質科技型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已完成首個項目首期交割;零磁裝備成果轉化基金已完成首個項目投資交割,加速零磁醫療設備產品市場化進程;扎實推進園區基金實質化運作,完成首個項目立項,成功舉辦園區基金啟動儀式。三是推動國企降本增效。以全面預算管理為抓手,完成2025年預算編制,明確降本增效管理目標。探索三家競爭類子公司市場化運營機制,完善人員配置及薪酬機制,通過市場化定價,精準匹配崗位需求與人才價值,提升整體效率;目前高新硅谷公司已制定考核管理辦法及薪酬管理制度。推動科創集團梳理下屬子公司主營業務,加快專業化整合,提升創新要素轉化效率與創新生態能級。
(5)精耕管理提升質效
一是優化項目資金管理。2025年政府投資項目計劃投資116.46億元,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49.0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42.1%。強化政府投資項目評審質量管理,規范政府投資評審行為,擬出臺《政府投資項目財政評審管理辦法》。嚴管建設單位資金支付,通過設置資金撥付規范情況、問題解決時效性與投資計劃執行率等量化指標,細化資金支付考核體系。加強政府投資項目預結算審核,上半年共審核預、結算項目405個,累計凈核減1.14億元。二是加強政府采購管理。推進政府采購領域公權力大數據監管場景建設,構建第一批政府采購領域監管模型5個,產生問題預警271條,查實問題95條,查實率35.1%。推廣“集零為整”的批量集中采購新模式,該項改革納入區“深化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任務。目前已整理涉及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6個部門近年政府采購項目情況,確定批量集中采購項目共13個,涉及牽頭單位2家、參與單位共290家次,計劃在9月份前完成全部項目采購。提高政府采購裁決質量,依法妥善處理投訴,嚴厲打擊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已作出行政處罰決定4件。三是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全面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水平,“研究優化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改進管理和完善政策的掛鉤機制”、“完善事前績效評估機制”兩項工作入選省財政廳財政科學管理(加強預算績效管理)試點任務。探索建立評價問題“整改銷號”機制,督促跟蹤形成管理閉環,發揮績效評估對決策的支撐作用。四是深化財政監管效能。持續深化動態監控預警系統應用,全區納入動態監控預警系統預算單位共計125 家,監控覆蓋率100%。完善動態監控預警規則,1-6月通過系統累計監控支付數據11986條,確認違規數據211條,涉及金額526.63萬元,共發放提示函15份通知相關單位按時整改,已全部整改完成。加強公款存放的指導和監管,嚴把財政審核關,及時發函提醒活期存款資金量大的5家單位適時開展公款存放工作。實施“一體化”賬戶線上審批系統,強化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嚴格實行財政審批、備案制度。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
1. 強化財政運行管理。會同稅務部門密切關注各項核心經濟指標的增減變化,提前謀劃、主動研判,保持收入組織工作節奏,兼顧累計和單月增幅的穩定性,確保完成年度收入目標。加強支出管理,嚴格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要求,嚴控“三公”經費和會議費、培訓費,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2. 聚力重點支出保障。加快產業扶持政策兌現,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有力擴大政府有效投資,督促建設主體加快工程資金申請進度,力爭當月清款、撥付。管理好上級資金,督促項目單位依法合規盡快支出,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3. 深化財政國資改革。持續推進零基預算管理改革,制定財政項目預算評審管理辦法,推進重大、專業項目事前專家評審機制試點落地,不斷提升財政資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有序推進國企改革工作,錨定城市建設的主力軍、科創服務的主平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總體目標,圍繞國企改革行動方案的重點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和目標考核。繼續推進數據資產管理,探索新的應用場景。
4. 筑牢財政風險防線。穩妥有序化解存量棚改債務,出臺防范新增隱性債務實施辦法。嚴格政府債券使用管理,嚴禁擠占、挪用債券資金。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評審管理,落實政府投資資金規范化抽查機制。推進“財會監督改革攻堅年”活動,強化財政內控制度建設,健全貫通協同監督機制,嚴肅財經紀律,強化行業監管。